夜幕刚刚降临,戈壁滩上的风沙又呼啸起来,营区内几棵歪着生长的老树,一下子也摇曳得更加猛烈。由于晚上要去胡杨林景区潜伏,新疆军区淖毛湖边防连四级军士长赵满意带队训练回来后,就立刻抓了几个馍馍放进衣兜,背上望远镜和水袋,一脚蹬进了巡逻车里。
“这是‘小飞象’,那是‘千手观音’……”14年的边关军旅,让赵满意早已习惯边防的“大风天”和“搓板路”,也对一路上的每一株胡杨都如数家珍。
“胡杨有着极强的耐碱耐旱习性,能稳定沙丘荒漠地带的生态平衡,也是边境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赵满意介绍说,驻地淖毛湖镇是全国有名的哈密瓜大乡,常年狂风肆虐,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就多达百天。而距离小镇以东10公里的伊吾胡杨林,是世界仅存的3大原始胡杨林之一,是几百年来守护各族边民安居乐业的“大功臣”。由于胡杨林纵深与国防公路直接相连,是连队平时巡逻执勤的必经之地,保护好胡杨树自然成了官兵们义不容辞的分内事。
“少一棵胡杨,就意味着将有一片土壤面临沙漠化!”赵满意说,胡杨树根因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是不法分子眼中的“发财树”,而且随着“边境游”的不断升温,伺机盗砍贩卖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为此,连队与驻地政府、边防武警和企事业单位分片联手联防,将胡杨林景区管理员、边境牧民和护边员一并纳入到巡逻分队,逐渐建立完善举报监督奖励机制,加大巡逻频次,并在重要沟口、通道拉起了铁丝网和警示牌。
“守住神圣的国界,也要守住思想的红线!”赵满意说,利益的诱惑让不少不法分子产生了收买官兵的念头,但从未得逞。同时,连队官兵还利用执勤间隙进村入户讲解边防政策法规,沿途分发教育传单,各族群众的国防意识也随之增强。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53岁的牧民多里坤·热合曼说,胡杨浑然天成,靠人工后天很难成功繁育,维吾尔族谚语也时刻警示大家,让胡杨免受灾难,就是在保护牛羊的天然草场,牧民赖以生存的水土才不会流失,边境地区才会越来越好。
守卫好一方水土,边防军人责无旁贷。连队的荣誉室里,陈列着赵满意曾经在巡逻途中捡拾回来的一块胡杨树根,也满载着这名老兵14年来“不忘初心、扎根边防”的一幕幕回忆。赵满意自豪地说:“‘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让连队官兵经受住了恶劣环境和各种诱惑的考验,激励着自己继续撸起袖子、勠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