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中,做好事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却不知道有时候爱心也需要成本。
罗钢加入重庆市磁器口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后,深刻感受到这一点。3年里,他陆陆续续投入了20多万元购买救援装备——橡皮艇3万、铝合金艇5万,救生衣一件就得3800元,还有潜水服、摩托艇……因此,受经济因素影响,这支救援服务队要吸纳新的志愿者很困难。罗钢当上队长后,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核心救援人员年龄偏大。
宣传力度弱、影响力小,从哪里找新人?罗钢正犯愁时,重庆市民防办工作人员找上门来,表达将他们这支志愿者队伍纳入人防应急队伍的意向。
“我们真切感受到什么叫‘柳暗花明又一村’。”罗钢对记者说,磁器口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5年,由重庆市内绳索运动爱好者发起,成立时间虽然不短,但是发展非常缓慢,完全没有发挥出志愿者的技术优势,但是纳入人防系统后,这种尴尬局面得到很大改观。
市民防办主动为人防志愿者队伍搭建平台,帮助他们规范制度、统一标识,努力解决整组训练、志愿服务所需经费和装备,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人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发展。
“聚合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组建人防志愿者队伍,是双赢之举。”重庆市民防办负责人介绍,重庆市灾害种类多、频率高,近年来的数次救灾行动凸显了人防系统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现实,市民防办曾尝试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效果不太理想。这让他们认识到,应急救援仅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力社会资源,这既是履行人民防空使命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人民防空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正因如此,近年来,该市民防办着力将志愿者打造成人防系统的“快反部队”。他们在搞好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空袭为背景的各种演练活动。3月19日,重庆市首个人民防空青年志愿服务水上救援基地在沙坪坝区正式成立。当天,罗钢和其他志愿者在市民防办的组织下,开展了水上应急救援演练,进行了紧急集合、水上搜救等多个课目的训练。“成为‘正规军’就是不一样,救援方案清晰,救援速度更快了。”演练结束后,一名志愿者对罗钢说。
人防志愿者们也认真履行“急时支援”的使命,以专业化为目标,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应急救援活动。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进学校开展应急避险科普教育。
记者获悉,下一步,重庆市人民防空青年志愿服务水上救援基地将以“平战结合”的运行模式,提供人防知识和技能推广,配合人防部门开展抢险救援等志愿服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铸牢人民防空护民之盾。
上图:3月19日,重庆市民防办组织水上救援志愿者队伍开展水上搜救课目训练。何润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