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化武扯皮”不休, 西方虚伪尽露


■杨 昊 李梓豪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禁化武组织)21日发布公报说,该组织调查团当天进入叙利亚杜马镇就据称发生的“化武袭击”事件展开调查。

近日,一系列事件让化学武器成为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从俄罗斯前情报人员身中“诺维乔克”毒剂,到叙政府军在东古塔地区发现了反对派武装制造化学武器的实验室和工厂以及遗留的化学武器,再到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调查团在杜马遇袭,一连串的事件层出不穷,而谁是中毒案的幕后黑手,谁在叙利亚使用了化学武器,也成为相关一些国家互相攻击、扯皮的矛盾点。

上月4日,俄罗斯前情报人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与其女儿一起身中“诺维乔克”毒剂,同时中毒的还有一名随行警察。这一事件披露后,引发俄英外交大战。英国方面不仅指责俄罗斯是毒害斯克里帕尔父女的幕后主使,还驱逐俄罗斯驻英外交官。俄罗斯方面表示与该案无关,并针锋相对地驱逐英国驻俄外交官,也多次表示希望英方出示该案证据,与俄方展开共同调查,但均遭到英方的拒绝。

而随着斯克里帕尔父女身体状态不断恢复,该中毒案的案情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是英国专家表示无法判断毒剂的来源国,之后英国外交部也删除了声称俄罗斯是幕后主使的推文。而俄方此时则提出涉案毒剂曾是美军的化学武器,可能至今仍在装备,所谓的中毒案也是英国情报机构一手策划的。虽然在18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安理会成员一致谴责将化学毒剂作为武器,但在肇事方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另外,英国《电讯报》近日报道,英国警方和情报部门已经确定了毒害斯克里帕尔父女的嫌犯身份,并称事件背后有6名嫌疑人。但在英国一家把持案件调查的情况下,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可能要打个折扣。

在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就中毒案互相攻击的同时,本就错综复杂、暗流涌动的叙利亚局势也因化学武器而进一步复杂和恶化。

此前,叙反对派和西方国家曾指责叙利亚政府军于7日在东古塔地区实施了“化学武器袭击”,致使超过40人“死亡”。以此为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14日对叙利亚实施了军事打击。但俄罗斯以及叙利亚方面表示,并没有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也没有出现化武袭击引起的伤亡。俄罗斯外长表示,这次所谓的“化武袭击”是英国情报机构编演的一出戏,美国方面可能也有参与。俄方也证实,所谓“白头盔”组织救援遇袭的视频为伪造,是“摆拍”而成,俄媒采访到一位参与“摆拍”的叙利亚10岁男孩,该男孩说参与拍摄可以获得米饭、椰枣和饼干来充饥。

随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19日称,叙利亚政府军在东古塔地区发现了反对派武装的化学武器实验室和工厂以及遗留的化学武器,其中发现了来自德国的罐装氯气,还有英国生产的烟幕弹。

为此,联合国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也派出了人员前往东古塔杜马镇进行调查。但就在18日,调查人员遭到了袭击。俄罗斯外长称,武装分子能够袭击特派团明显是事先得到了相关消息。但即便是在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专家也不愿与那些能够提供证据的居民见面,专家们也没有前往所谓的袭击发生地。

不难看出,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并不在意“诺维乔克”中毒案的幕后真凶究竟是谁,也不在意叙利亚到底有没有发生化学武器袭击,它们重视的是如何利用这些事件来攻击、制裁俄罗斯及叙利亚,借此进一步挤压俄罗斯,在叙利亚培植自己支持的势力,试图推翻巴沙尔政权。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其国际形象,也让饱经战乱的叙利亚人民再次陷入黑暗,与其冠冕堂皇的言辞截然相反,更显其虚伪。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