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兵器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高空座舱失密是怎样一种风险


■顾文波 代德全

最近川航机长刘传建驾驶座舱失密的客机安全迫降的新闻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媒体高度评价这次惊险的迫降,从航空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些赞扬一点都不过分。

众所周知,在地球表面上,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压越小,温度越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也越少。对在1.2万米高空飞行的客机来说,实际上处于低压、低温、缺氧的环境。在这样的高度飞行,无论客机和战机都采用密闭座舱。并为座舱里源源不断地供入加压的、含氧量高的空气,以此给飞行员和乘客提供一个接近地面的空气环境,保证身体机能的需要。

正因为密封座舱给人体创造了一个相对舒适的空气环境,所以一旦座舱失去密封,这样的环境也会在瞬间荡然无存,这对飞行员和乘客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突然失压的危害。以当事飞机为例,在万米高空驾驶舱的风挡玻璃不翼而飞,相当于在零点几秒内将没有携带任何供氧和增压设备的飞行员从地面一下子送到了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地方。此时人体内还维持着正常的压力值,体外压力却突然降低,身体内外压力差过大,肯定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比如耳膜受损,鼻腔出血,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体内的脏器破裂。另外,由于空气有从高压向低压运动的特性,所以在失压的瞬间,座舱内的空气会大量向机外流动,驾驶舱内的人、物也会被吸出窗外。

其次是低温的危害。在大气中,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约6℃。事故飞机当时的飞行高度是32000英尺(大约1万米),舱外温度接近零下40℃,加上飞机以800多千米的时速飞行,任何人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会被冻伤,身体机能也会弱化。此外,还有缺氧给人体造成的危害。虽然飞机上携带有应急氧气,出现险情时会自动落下,保证乘员的供氧,但是机上的氧气量有限,支撑不了多久。

一般来说,现在的飞机上都采用高分子有机玻璃,不容易破裂。但螺钉疲劳断裂、鸟撞或者玻璃转角的应力集中等,都可能造成玻璃脱落或者破裂。因此,在飞机设计上,通常都会采取很多方式躲避这一风险。比如客舱采用小面积、椭圆形的玻璃,就是为了降低鸟撞和转角应力集中的风险。不过,无论民用航空还是军事飞行领域,座舱失密这样的事故概率都非常低,但风险却非常大。川航机长刘传建能够临危不惧,操纵飞机在四分钟内下降到安全高度,不仅挽救了乘客的生命,也创造了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无愧“史诗级”的称赞。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