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渡河畔尽显无畏勇气


■王世枚

大渡河战役充分展现了我军的无畏勇气。

83年前的1935年5月29日,红2师4团2连22名突击队员们冒着扑面而来的密集弹雨、脚踏摇摇晃晃的铁索,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夺取泸定桥,不仅创造了我军战史上的传奇,也为大渡河战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打开了中央红军绝地逢生的前进通道,使蒋介石“让红军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彻底破产。

大渡河战役始于安顺场、收官于泸定桥,前后不到十天时间,却是长征途中最险恶的阶段之一。红军之所以能在敌我对比悬殊、地形环境恶劣、沿途民情复杂、战场局势险恶的逆境中突出重围,靠的不仅仅是指挥员的正确决断,还有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斗志、先进的政治优势和无畏的斗争勇气。

比拼的是战斗意志。红军的行军路线不是坦途,而是一条近乎绝望的险路。据杨得志将军回忆,“当时红军‘处境险恶’,后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四川军阀精悍部队扼守着大渡河所有渡口”。如果不能迅速渡过,红军就有被围困的危险。在军情十万火急的情况下,红1团冒雨行军一天一夜,连续穿越了160里的高山峻岭、崎岖山路,为袭击安顺场、强占渡口创造了有利条件;红4团在飞夺泸定桥前,也完成了320里的山路急行军,远道而来的红军又一次赶在了敌人前面。

反观国民党方面,不仅地方军队布防松懈、调防迟钝,连所谓最精锐的中央军一路上也慢慢腾腾。红军渡河先遣队9天完成了从会理城到安顺场的500多公里行程,而国民党薛岳部第53师整整拖延了近20天;当整个中央红军都在急行军时,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中央军连扛枪抬弹都要强征民夫——面对同样的险山恶水,两支军队的战斗意志和精神面貌形成了鲜明反差。可以说,红军将士的求胜意志超越了人体极限、战胜了恶劣地形、抢占了战机之先。这种顽强的革命精神和意志品质,是我军拖不垮、累不倒、打不散的奥秘所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发扬。

彰显的是政治优势。大渡河行动通过的是“国统区”,尤其是要通过冕宁、越嶲境内延绵百余里的彝族聚居区,红军既要打好军事仗,也要打好政治仗。面对当时彝区内还处于奴隶制的少数民族群众,国民党仰仗的是大地主、大军阀、大奴隶主的残酷统治,红军依靠的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基础;国民党杨森部增援大渡河部队途中被彝族武装拦截,派飞机助阵也未能过境,最后不得不绕道而行,红军却能坚持宣传政策、向彝族群众表示友好,确保了和平通过,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更是成为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国民党军队在彝区实施的是野蛮高压,有的彝民甚至要定期坐牢当人质,红军对彝族群众展现的是民族团结、亲如兄弟,体现的是真心相交、真情帮扶,形成了走一路、红一路、扩一路的历史传奇。红军“瓦瓦苦”(万岁)、“卡沙沙”(谢谢)的赞誉,至今仍在四川大凉山彝族老区传颂。历史证明,人民军队的政治优势,是反动军队所不能匹敌的,民心所向才能无往不胜。今天,政治工作既是我军永不褪色的生命线,也是我军凝聚力量、赢得支持的传家宝,新时代更要不断发扬光大。

决胜的是无畏勇气。大渡河战役是一路打过去的,是由一系列非对称的艰苦战斗构成的。整个战局上,国民党几十万部队包围着中央红军,兵力实力和武器装备明显占据绝对优势;具体战斗中,红军将士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与天斗、与山斗、与敌斗,集中优势火力和兵力,形成了对当面之敌的突防优势,打赢了一系列攻坚战斗。红军将士屡破险关、一往无前的气势,是敌人根本没有预想和准备的,也是他们无法与之抗衡的。从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到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红军将士在极其凶险的环境中克服了超常的困难,创造了我军战史上的奇迹。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不夺取胜利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彰显了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英雄气概,成为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的光辉典范。今天,面对新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当代革命军人尤其要保持和强化老一辈那么一种拼命精神、那么一股血性胆气,紧跟习主席打好强国强军征程上的攻坚战、追击战、持久战。

(作者单位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