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仰望焦桐:追寻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本报记者  魏联军  王根成  特约记者  焦景宏

打开中国版图,河南兰考只是普通一县。但在共产党人价值坐标上,却矗立着一座焦裕禄精神的丰碑。

5月21日,小满时节,豫东平原麦熟杏黄。这一天,终将成为孙虎的人生印记——兰考县人武部在枝繁叶茂的焦桐树下,为副营职干事孙虎举行退役仪式;这一地点,终将成为孙虎的精神高地——4年前,他交流到该人武部报到的第一天,先到焦桐树下接受思想洗礼。

焦桐不语,精神常青。50余年时光,焦桐始终以挺拔的形象守望兰考大地。根,深扎在泥土;叶,伸展在云端。

5月下旬,兰考县人武部把“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课堂,搬到焦裕禄纪念园、四面红旗纪念馆等焦裕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让大家以老书记、老前辈为镜,感悟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好传统、好形象。

该县人武部政委朱晓峰告诉记者,两个“风雪夜”的故事,在人武部传诵半个多世纪——

1962年冬,焦裕禄刚到兰考没几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就带领县委委员赶到兰考火车站。候车室挤满准备背井离乡逃荒的灾民。焦书记面色凝重地说,党把这个县的36万群众交给我们,不能带领他们战胜灾荒,我们应该感到耻辱啊。他噙着眼泪不停地向乡亲们鞠躬:“大家是被灾荒逼走的,真对不起你们哪!我们很快会用热炕头、白面馍馍把你们接回来的!”

第二年又一个风雪夜。翌日,天刚透亮,焦裕禄就挨个把县委机关的同志叫起来:“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这一天,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

作为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县却有一张“穷名片”:一顶“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在兰考人民头上一戴就是50多年。

2014年3月17日,兰考县委一班人向前来视察的习主席和全县人民作出“3年脱贫、7年小康”的郑重承诺。次日,河南省军区发出助力兰考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

三义寨乡南马庄村是开封军分区扶贫联系点。这块昔日村民犯愁的低洼地,在军分区领导眼里却是聚宝盆,他们引导村民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池坑地养鱼种藕,水洼地修田栽稻,现在村里成立了3个新型经济联合体、4个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变成兰考“小江南”。

“建强村支部、产业进村组、对接特困户、再抓户帮户”。兰考县人武部部长胡鹏介绍,他们组织各乡镇武装部对口帮扶20个贫困村,以民兵为主体的示范村发展到18个,民兵科技户达到390户,带动1600户群众脱贫致富,扶贫联系点成为脱贫示范点,县人武部被河南省评为“扶贫先进集体”。

当年,焦裕禄临终前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如今,焦裕禄生前未竟事业,开封军民已经完成:昔日他带头查风口、锁沙丘之地,早已披绿染翠,瓜果飘香。

“兰考县去年已成功脱贫,可我们的作风‘生态环境’治理好了吗?”朱晓峰政委的一句反问,深深敲击官兵心灵。

大家反躬自省,与焦书记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进会议室多,到农家院少;工作接天线多,接地气少……这些,需要彻底破除。

4年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兰考县是习主席的联系点。在习主席的号召下,焦裕禄精神成为全党全军学习传承的红色基因,焦园、焦林、焦桐成为共产党人追寻的精神地标。

记者在兰考采访期间看到,前来拜谒焦园、仰望焦桐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应当扪心自问:“以焦桐为镜,你照见了什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