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朝核问题迎来曙光, 伊核协议何去何从?


■王 宇

当今世界最受瞩目的两大热点问题——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正在沿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发展。前者因美朝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晤、共同签署联合宣言而迎来重大转机;后者却因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重新恢复对伊制裁而陷入难解僵局。在朝核问题迎来曙光的同时,伊核协议的命运却愈发扑朔迷离,本来就不太平的中东局势或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朝核模式能否效仿?

前不久在新加坡举行的朝美领导人峰会打破了两国几十年来的敌对状态,为朝鲜半岛局势缓和迎来一线曙光。朝核问题的重大突破,引发了各方探讨——伊核问题能否复制朝核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然而,美国对伊核协议的明确表态及不留妥协空间的立场,基本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就此,伊朗伊斯兰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代表侯赛因6月12日向媒体表示,伊朗总统鲁哈尼不可能也不会与特朗普举行会晤,并指出美国政府反复无常,随时都可能不信守承诺,提醒朝鲜应保持警惕。

有分析认为,朝核和伊核问题的内在本质以及所处地区形势的深刻变化,是特朗普采用不同策略的根本原因。地缘政治方面,朝鲜毗邻数个全球性和地区性大国,其中最主要的威胁是美国的军事存在,使朝鲜缺乏安全感。朝鲜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通过战略威慑增加砝码,寻求自身安全。同时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力量对比相对稳定,这就构成了政治解决朝核问题的基础。然而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则完全不同,美国认为伊核协议使伊朗摆脱了制裁困境,得以不断向外输出影响力,构建“什叶派新月地带”,颠覆了地区既有力量格局,严重挑战美国的战略存在。

对话基础方面,美朝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宣言虽然仅具有愿景性质,但各方在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以及构建半岛和平机制的目标上有着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有关弃核时间表、解除对朝制裁等内容的谈判扫除了障碍,最终各方通过磋商,实现半岛永久和平的前景是可期的。相比之下,目前美伊两国政府对伊核协议所持的立场基本不存在交集。美国向伊朗提出的涉及弃核、人质、导弹计划、区域影响力等内容的“12点要求”与伊朗方面的立场完全抵触,因此两国根本不具备双边谈判的条件。

欧洲能起多大作用?

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是伊核协议重要的当事方,也是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受益者。自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以来,欧洲极力维系伊核协议框架,并暂时说服伊朗继续留在框架之内。然而在美国和以色列施加的政治压力及美国对欧洲企业实施“二级制裁”面前,欧洲不得不正视其意愿与能力无法匹配的现实问题。

6月1日,英法德三国外长和财政部长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曾致函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财政部长姆努钦,要求美方“豁免”伊朗境内的欧洲公司,但是这封致函请求被美国驳回。6月12日,欧洲议会法国议员戈尔尼施在斯特拉斯堡就保留伊核协议举行的听证会上抛出了颇具“挑衅性”的论调,他表示欧洲不是美国附庸,因此美国若对欧洲公司实施制裁,欧盟可查封等量美国资产来进行反制。

从本质上来看,欧盟要做的就是让欧洲企业无惧美国制裁继续留在伊朗,使伊朗能够继续享有伊核协议带来的经济红利。但从商业活动追求利润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欧洲企业不会因伊朗市场而舍弃庞大得多的美国市场。由于不敢与美国彻底决裂,欧洲无法在政策层面采取有实质意义的措施。而对伊朗而言,外国投资的大量流失将重创能源、石化等支柱产业以及金融等关键领域,继而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失业率增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此外,欧洲同伊朗在伊核协议基本立场上的分歧也日益凸显,成为消磨双方互信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伊朗认为,伊朗不应为美国的背信弃义买单,因此不接受任何修改。而欧洲则接受了美国所谓“协议存在缺陷”的论断,主张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协议,这包括2025年后伊朗核活动的监督、伊朗弹道导弹计划以及伊朗在地区内的活动等。

协议破裂后果怎样?

虽然除美国外的其他五国与伊朗依然就保留伊核协议进行积极的沟通、斡旋与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协议已经滑向完全破裂的边缘。莫盖里尼在欧洲议会的听证会上承认,伊核协议存在完全破裂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不应被低估。伊朗方面也开始着手为协议可能的破裂作准备。6月13日,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言人向媒体表示,如果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失效,伊朗将重新启动在福尔多厂的铀浓缩活动。舆论普遍认为,协议的破裂必将引发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引爆地区冲突的风险急剧增加。

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允许伊朗根据国际核不扩散标准在民用领域和平开展核计划,但要求伊朗将浓缩铀储量缩减97%,从10吨降至300千克,离心机数量削减三分之二,15年内将铀浓度限制在3.67%以内。一般而言,制造核武器需要90%浓度的铀。从这一角度看,协议可确保在一段时间内阻止伊朗跨过核门槛以及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而一旦协议破裂,伊朗极有可能重新走上拥核道路,中东核扩散的引信将被重新点燃,中东地区将重新笼罩在核阴云之下,地区军备竞赛也将一发不可收拾。

此外,协议破裂意味着伊朗国内改革派及温和派路线的彻底失败,从而可能导致伊朗政治势力的大洗牌,强硬保守派可能重新获得执政地位,继而奉行更加激进的路线,激化同以色列及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矛盾。以色列有可能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先发制人的外科手术式打击,由此衍生出恶性的大规模冲突。伊朗同沙特之间夹杂着教派矛盾和主导权之争的地缘政治对抗也将不断升级,双方或将陷入全方位、阵营化、公开化的零和博弈状态。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伊核协议破裂标志着国际多边主义合作机制的严重倒退。协议签署三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曾11次证实伊朗很好地遵守并履行协议内容。但美国一意孤行的单边主义行径抹杀了国际社会几十年努力达成的成果,并传递出严重错误的信号,即多边主义协议是脆弱的,国际合作是不可靠的,国家信誉是没有意义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