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岛女炮班——

黄海前哨“海蓬花”


■高勇

在祖国黄海北部众多岛礁中,海洋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座马蹄形的小岛离公海仅12海里。58年前,由5名渔家女组建的我国第一个民兵女炮班“三八女炮班”在这里诞生。如今,岛上女炮班的旗帜已传到第十四代。

盛夏时节,海洋岛青山映翠、碧海流云,笔者跟随炮班第十四任班长牟萍丽来到“三八女炮班”荣誉室,一幅时间跨度达58年的精武画卷徐徐在眼前展开。

1960年6月30日,根据海岛军民联防的需要,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海洋人民公社基干民兵连“三八女炮班”在张家楼哨所正式组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女民兵八五加农炮班。

从加农炮班组建那天开始,女民兵们就和驻岛官兵一同执行训练、执勤、备战等任务。50多年来,岁月变迁、栉风沐雨,“三八女炮班”几经调整,但精武爱军、献身海防的精神和传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女炮班现任班长牟萍丽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炮班缺少一名炮手,第一代炮班成员徐福英知道后就动员她的儿媳参加,但儿媳担心影响经营致富,刚开始没答应。徐福英便把儿媳领到炮班的阵地上说:“如果只顾赚钱,都不当民兵,一旦敌人从海上进犯,挣钱再多有啥用?我们渔家儿女可不能只顾个人致富不想国家安危啊!”儿媳听完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报名当炮手,并在后来的多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劳武能手”。

第十二代女炮班炮手朱旋是大连市一家公司的白领,每年训练期间,她都请假参加,一天不落。朱旋的解释是:“人这一辈子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当女炮手的机会不多,能成为女炮班的一名炮手是最大的光荣!”

一代代炮班姑娘生长在海边,天天与大海打交道,天生就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为了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她们不怕严寒酷暑,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她们就像海洋岛海滩上一种特有绿色植物——海蓬花,生命力极强,迎风傲立,常开不败,香飘海岛!

采访中,女炮班的队员告诉笔者,炮要打的准不但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过去,老一辈炮班队员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识字,口令要领记不住,就请驻地官兵将概念、术语用特殊记号写在小纸条上,有的队员将纸条揣在衣兜里,还有的队员将纸条贴在炕上、墙上,有空就看。凭着这股精神,老一辈女炮班队员人人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本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们先后进行实弹射击180余次;配合部队执行站岗巡逻和演习任务近2000次;为16个国家的外宾进行表演,荣膺“黄海前哨模范女炮班”“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被誉为“海上集体花木兰”,成为民兵战线一张璀璨夺目的亮丽名片。

如今,随着民兵队伍调整改革,第十四代女炮班队员的职业也有了很大变化,她们中有的是教师,有的是护士,有的是政府职员,学历都在本科以上。队员组成虽然不再是打鱼撒网的“渔家女”,但女炮班人的精神传承丝毫没有变。平日里,她们与守岛官兵练操炮、练协同,同男兵一起开展比武竞赛;在练好规定课目的基础上,她们积极向专家请教,与驻岛官兵一同探索高炮快打、快藏、快速转换等课题。近年来,女炮班多次参加军兵种实战化演习,应急应战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海鸥爱大海,青松爱山岗,渔家姑娘爱海岛,黄海前哨守海防,海洋岛上炮兵姑娘,一代更比一代强……”这首传唱多年的《三八女炮班之歌》至今仍是海洋岛军民耳熟能详的歌曲,歌曲所颂扬的精武爱军、献身国防的精神仿佛已融入海岛的一草一木,永远在海洋岛军民心中飞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