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中部战区空军保障部组织战场军民融合军需保障模式探索性演练

由“保平时生活”向“保战时打仗”转变


本报讯 张嘉芮、记者熊华明报道:野外驻训的战士吴学康和梁龙没想到,不见“炊烟袅袅”,却能按时在任务地域吃上色香味俱全的热饭菜。6月中旬,中部战区空军保障部着眼后勤保障实战化训练要求,在陕西某地组织了一次战场军民融合军需保障模式探索性演练,地方食品加工、物流企业受邀与部队官兵共同参演,推动战场军需保障由“保平时生活”向“保战时打仗”转变。

此次演练完全按照战时军需保障流程展开,设置物资紧急筹措和输送、野战食品加工制作、快餐成品封装、物资前运投送和战场“无火化”保障5个课目,依托地方力量进行融合性保障,着力实现快速制作、快速前送、快速分发、快速用餐、快速清痕的“五快”要求。演练模拟某野外驻训部队急需筹措200人7日份的半成品副食,地方某食品公司接到电话后,依据战时军民融合保障协议,迅速按照部队需求准备食材,紧急加工制作成半成品并包装封箱。地方物流公司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空运、陆运等多种途径将物资配送到指定地域。任务部队炊事人员利用饮食装备和野战给养器材单元,将地方配送的半成品副食加工制作为成品热食,使用可降解分餐盒进行快餐封装保温,利用多种渠道将快餐食品快速前运至战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人机投送成品食物、野外无火化烹饪、可降解分餐盒直接就地掩埋……一批军民融合发展成果让演练亮点频现。驻训部队将快餐前运战场过程中,陆路受袭中断,他们立即运用地方物流公司的无人机实施定点投送,有效解决了特殊情况下“运输难、供不上”的问题。野外驻训官兵收到成品餐后,采取无明火设备快速加热,然后分散隐蔽就餐。这种可移动、无火、无光、无电、无燃气、无煤柴烹饪设备,使用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作为燃料,可在长时间无人值守条件下实现多种烹饪方式,不用担心暴露目标。演练中使用的可降解分餐盒以天然小麦秸秆、竹子等为原料制作而成,可就地掩埋。

据了解,此次参演的某物流公司拥有通达国内外的庞大物流网络,与空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在后勤保障领域承接多项具体业务。某食品公司多次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为驻训官兵提供军需保障,针对部队平时、战时和跨区机动等特点,建立了一整套部队野战化保障模式,研发制订了适应不同训练强度的3大类200套食谱,能够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营养与口感,可灵活机动完成各种条件下的饮食保障任务。

中部战区空军保障部物资供应处副处长郭永胜介绍,此次演练将社会资源和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战场保障当中,实战检验军需物资投送的方法和途径。下一步,他们还将积极拓展战场军民融合保障的深度,不断提高军需保障实战化水平。

编辑点评    ■徐晶晶

将科技实力转化为战斗力

在此次演练中我们看到,地方公司积极为部队贡献最新科技成果,为战斗力提质增效发挥一技之长,尽一己之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第一时间将最新科技成果输出,转化为战斗力、保障力。

这其中,企业和部队加强需求对接是关键,以便使最新的科技成果能够最快地运用到军队建设中来。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原有的成熟技术基础上,根据部队的具体需求进行改进和“嫁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这个过程中,企业需强化反馈机制,根据部队任务变化及时调整升级产品功能,精准对接部队需求。更进一层考虑,企业可以做出长远规划,充分发挥作战需求的牵引作用,着眼部队急需急缺急用的装备进行研发,将科技创新实力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