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自主创新 永不止步

——访歼-20总设计师杨伟


■本报记者  宫玉聪

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后,服役情况一直备受关注。这型战机在自主创新上有哪些特点,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创新和发展,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有哪些启示?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歼-20总设计师杨伟。

记者:此前,您的一封写给2035年的歼-20的信受到军迷热捧。为什么选择2035年这一时间点?

杨伟: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保卫祖国的空中利器,2035年的歼-20,一定是骨干中的骨干。当然,我们一定会不断向前发展,奔着未来需求,研发新的型号项目,这是我们作为装备研发者的使命。

记者:歼-20的成功研发给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方面带来哪些收获?

杨伟:歼-20的成功研发带动相关行业、研发体系、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我们独立自主走完了一条新一代战机自主创新路,这一点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另外,我们在研制新机的复杂艰巨工程中,锻造出一支高素质、能战斗、敢创新的全体系工程研发队伍。

记者:我们的研发团队如何保持创新激情?

杨伟:我们创新的激情来自于我们所从事事业的地位。国家把最好的战机研发交到我们手上,就是把国家未来空中安全的重任交给我们。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们团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如今,我们团队不仅拥有一批经过多个型号锻炼、工程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优秀科技人才,而且拥有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一大批“70后”“80后”成为技术骨干,他们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和希望。

记者:我们了解到,歼-20在研发时就让空军飞行员参与其中,入列后得到飞行员一致好评,您对此有何评价?

杨伟:飞行员对战机每个系统都有所了解,这是飞行员的优势。飞行员参与研发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做法。作为一新型飞机,在这么短时间,被这么多飞行员掌握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充分证明我们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记者:歼-20的研制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有哪些启示?

杨伟:歼-20在军民融合方面取得很大发展,比如歼-20使用的一些材料,都是民营企业生产的。航空工业是典型的大型军工工业体系,不仅需要高新技术,还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民营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要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的参与通道和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策法规、采购及技术需求等公共信息交流。

记者:适逢建党97周年,请谈谈如何看待党员在科研战线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杨伟:在研制战线,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认为党的建设和整个单位的建设密不可分。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本身就是党的事业,也是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当整个团队为党的事业、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时,党组织自然起到重要的领导作用,党员也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意愿、国家和人民的意愿,贯彻到每个党员和职工心里,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的重要法宝。

记者:下一步,歼-20还会有怎样的创新和发展?

杨伟:随着歼-20列装部队,我们一方面会大力支持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也会进行系列化发展,不断提升飞机作战能力。同时,我们更会积极探索跨越式发展途径,着眼未来战争需要,进行再思考、再研究和再探索,确定我们下一步的方向与路径。歼-20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在战机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征程上,我们会一路前行,永不止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