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刘时勇:航空工匠铸利器


■郭芷岑

工匠者,做工精进之匠人。精准者,精密而准确之谓。与飞机朝夕相处一万多天,操作精准度在0.01毫米间,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刘时勇不愧为大师级工匠。

刘时勇19岁被招进成飞,成为一名普通车间学徒工。他什么都不懂,看见各类设备、机械一头雾水,这是刘时勇当年进厂时的真实写照。

“人家都在休息时,我就琢磨白天学到的技术,一边琢磨一边练习。”刘时勇说,他进厂时,厂里正在造歼-7系列飞机,任何一个零件、部件都不许出错,技术要求很高。只要完成手头工作,刘时勇就自己找铆钉、板材不断练习,有时也用报废零件练手,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练。勤奋的刘时勇很快从一名初级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师。

刘时勇回望人生大半时光,他都在车间,将各种型号的战机组装成型。每架飞机装配需要的零件数以万计,整个铆装过程中最考验手艺的就是制孔,每个零部件也都需要通过制孔进行铆接,而铆接的孔径误差必须控制在0.02毫米内,相当于人头发丝的1/5,每次精确到0.01毫米的操作,是刘时勇对自己的要求。

刘时勇钻研国内外最优秀的飞机铆装技术,练就一身高超的铆接技艺,先后研发、革新20多项飞机装配技术,显著提高飞机装配效率和产品质量。某型飞机曾面临“头轻尾重”问题,急需对机体结构“瘦身”减重,即需要对某机加框进行整体拆换,更换新框。稍有失误,就会导致飞机“手术”失败。刘时勇不断调整工序,反复模拟实验,最终使一系列技术指标100%达到要求,圆满完成任务。

2015年,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成飞公司成立以“刘时勇”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负责技术创新、技能攻关及人才培养。工人师傅的绝招绝活加上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刘时勇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发明高效装配工具20余套,自创精准修配方法50余种,攻克技术难关60余项,培养技能人才200余人,累计创效3000余万元。

日记中,刘时勇写道:人生因事业而从容,人生因成就而自豪,人生因希望而奋发,人生因挑战而坚强。工作30年,数以万计“0.01毫米的挑战”,无数勤勉钻研的日子,承载的是刘时勇对我国航空军工事业的深情。任前路横亘激流险滩,他以身铸器未有穷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