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履行协调职能  搭好融合桥梁


■杨志斌

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赋予省军区军民融合协调职能,这是贯彻落实改革强军战略的重大决策,也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对于有效发挥省军区系统“协调军地、面向三军”的职能,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协调的重大责任

省军区系统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实现形式。拓展省军区军民融合协调职能,是职能作用的全新定位,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担当起协调职责。

履行协调职能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政治任务。习主席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这是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省军区系统既是棋盘的一子,也是棋局的一招。能否履行好军民融合协调的职能使命,检验的是维护核心的政治意识,考量的是看齐追随的政治能力,必须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容不得丝毫懈怠。

履行协调职能是对接战场市场的重要职责。省军区系统履行军民融合协调职能的核心,是发挥好军地桥梁纽带和双向拉动作用,实现市场与战场的有效对接,在经济建设中培育新质战斗力、在国防建设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职能,体现出“四新”特点:新定位。军民融合成为专项工作,地位作用更加突出;新分工。按照党委统揽、政府主导、省军区系统协调来分工,职能更加具体;新拓展。工作内容向牵头驻军、当好智囊、参与规划、需求对接拓展;新机制。成立跨军地的军民融合委员会和办事机构,体制机制更优、工作职责更明。

履行协调职能是统筹兵事民治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新环境、新条件、新路子,经济高效地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军队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质。省军区系统履行军民融合协调职责,必须以备战为根本指向,立足地方资源所有,支援部队打仗所需,加强军地协调和需求对接,把兵家之事与地方治理有机耦合在一起,通过军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的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促使社会潜力向战争潜力转化、战争潜力向打赢实力转化,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精准把握军民融合协调的权责边界

省军区系统是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具有体制优势、制度优势和平台优势,履行协调职能,关键要找准自身定位,明晰协调边界,抓住职能重点,精准有效发力。

立足军民融合领导体系搞协调。目前,中央和各省都成立了军民融合委员会,这是军民融合顶层设计的重大突破,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领导框架问题。省军区系统履行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必须立足这一领导架构履行职责、开展协调,在领导关系上应坚持多重领导,坚决落实战区、军委国防动员部和省军民融合委员会的领导;在工作范畴上应既着眼全军又立足省域,重点协调推动辖区驻军具体融合工作落地见效;在工作方式上应突出政策协调、机制协调、组织协调,重点是参加省委融办常态合署办公,固定专职人员,承办涉军业务,建立对接机制,融合军地需求,及时通报情况,落实协调工作。

紧扣国防建设需求搞协调。军民融合也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必须“军”字优先、“战”字为本,紧扣备战打仗大格局,从“战”这个核心定位上搞协调。通过跟进掌握战区战略和战斗力建设规划,切实把战区战略指导理解透、把战区主战需求领会清、把备战实施路径掌握准,协调配合地方政府与行业部门,着力在战场设施建设、战备物资储备、动员潜力预置、信息技术共享、骨干人才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当好融合需求的“出口”和融合供给的“入口”。

围绕军地建设规划搞协调。规划具有引领性、规范性、稳定性,对接好军地发展规划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军民融合协调的重要路径。必须紧跟军地各自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情况,掌握军地各方建设发展需求,科学合理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搭载国防功能的对策建议,及时提交具备参与国防建设资质的地方优势资源、重点建设项目,实现发展规划的融合对接。同时,探索军地联合编制军民融合专项规划新模式,从顶层设计上把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统一起来,在军地信息互通、资源互用、成果互享中提升军民融合质量效益。

遵循市场运行规律搞协调。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是三大基本作用力。省军区履行军民融合协调职责,必须尊重这一客观规律,是政府职能必须政府决策,是市场范畴交由市场运作,省军区系统要努力牵好军地需求链接的“线”,当好军地优质资源转化的“船”,在服从政府规划路径、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利益协调中的关键性作用和省军区系统在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中的协调作用。

健全完善军民融合协调的制度机制

系统配套、科学管用的制度机制,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和可靠保证。有效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省域层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健全完善军地协调制度机制,走出人为协调、随机协调、感情协调的老套路,使军民融合在制度设计和机制规范下有序运行。

建立健全驻军牵头机制。调整改革后的省军区系统主要职能是协调军地、面向三军。这一职能确立了省军区系统作为辖区驻军协调地方的“总牵头人”和“军代表”的地位。应着眼发挥联结军地的桥梁纽带作用,与辖区驻军建立协调联络机制,牵头组织军地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和监督检查等重大事项,适时组织情况通报、任务对接、协调会商、项目联审,促进军地相关部门和领域协商对话,协调解决军民融合建设有关重大事项和矛盾问题,推进驻军和地方交流合作,当好军民融合工作的“联络员”。

建立健全需求对接机制。需求牵引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在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或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领导下,按照“研究提出、分析论证、归口上报、综合平衡、审核确定、落实反馈”的程序,建立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当前,应把战时军事需求、经济建设贯彻国防需求突出出来,战时军事需求提报由军队作战、动员部门牵头负责,经济建设贯彻国防需求由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经济动员部门牵头负责,所在地区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和省军区系统负责协调与督导落实。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军地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建立健全多方多要素共同协作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统”字上下功夫,站在国防建设的战略制高点上,统筹设计规划省内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体系标准等;在“融”字上做文章,着力协调多部门、跨部门开展军队与地方设施、装备、技术的双向互转互通,最大限度、最高效能地使二者通用适用;在“新”字上求突破,扭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突破制度和技术瓶颈,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军民“双赢”;在“深”字上见实效,从运行机制上连接军地双方,全要素、多领域形成合力,促进经济和国防建设同频同步。

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将军民融合发展目标纳入军地领导责任制和政府绩效考评范围,纳入双拥模范城、党管武装好书记等评选活动之中,加大检查督导和考评力度。健全军民融合规划计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等决策评估和监管制度,督导军地单位贯彻执行各领域军民融合标准,对军民融合规划计划执行、重大项目进展、综合效益发挥等情况进行专项评估、重点监督和反馈通报,及时纠正调整偏差、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协调过程向目标成果的转化落地。

(作者系陕西省军区司令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