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武部被誉为国防动员系统标杆

弘扬井冈精神,永做红军传人


■张 序 本报特约记者 郭冬明 龙礼彬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武部是我军成立最早的“红军武装部”,其前身是1928年毛泽东同志亲手创建的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务处。近年来,该人武部始终坚持“铁心向党、担当有为、爱民为民、永葆本色”的部训,以“弘扬井冈精神,当好红军传人”为己任,坚定信念不畏难、扎根山区干事业、艰苦奋斗求作为、爱民为民作奉献,被誉为永远不走的“红军工作队”。1996年收归军队建制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等16项荣誉,120项工作受到省军区以上表彰。2018年,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记集体二等功。近日,记者来到井冈山下,探寻这个人武部成为国防动员系统标杆的基因密码。

——编 者

树立“红军传人”好样子

——访井冈山市人武部部长刘宗成

盛夏井冈,万木葱茏。

“作为驻守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的新一代国动人,就要勠力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努力树立‘红军传人’的好样子!”井冈山市人武部部长刘宗成告诉记者,井冈山有16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是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而在人武部,有一套延续了几十年的“红色交接”。

这“红色交接”是什么?刘宗成给记者一一列举:凡新调入的干部职工,读的第一本书是《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上的第一堂课是瞻仰烈士陵园,唱的第一首歌是红军歌谣,吃的第一顿饭是红米饭南瓜汤,下基层第一件事是结“扶贫亲”。

“作为红军传人,我们注重传承红军将士敢于亮剑精神,紧贴实战练兵砺兵。”刘宗成说,作为新一代国动人,就要争创“一等工作”,做强军兴军的实践者;发扬“一流作风”,始终做永葆本色的践行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人武部先后完成“八面山救援”和抗冰雪救灾等应急任务,安全转移群众1300多人次,挽回财产损失3500余万元,61次急难险重任务写入《井冈山市志》。

记者还得知,人武部在接待上有个“铁规矩”:公务接待一律安排在人武部食堂,吃“四菜一汤”的“红军套餐”。来过的领导和客人都说,人武部饭里有精神、菜里有故事,遵守规矩不逾线、人情面前有原则。刘宗成告诉记者,去年八一,人武部首任部长、93岁老八路陈学文回到人武部,耳闻目睹人武部的工作和建设,临走时紧紧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在你们身上我看到红军的传统没有改,红军的本色没有变,红军的好作风没有丢!”

永远不走的“红军工作队”

——访井冈山市扶贫办主任刘新

井冈青山在,脱贫梦圆时。

2017年2月26日,对井冈山人民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井冈山市在全国脱贫“摘帽”。井冈山市人武部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颁奖那天,当人武部干部职工接过奖状时,全场掌声如雷。

“多年来,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思群众苦、谋富民策、干利民事,被老区人民亲切地称为永远不走的‘红军工作队’。”只要一谈到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该市扶贫办主任刘新就很感慨,他告诉记者,井冈山群众都知道,人武部干部职工的标志是一身迷彩服,随身携带民情日记、帮扶手册、挎包水壶和干粮袋“四件宝”。这几年,他们走村串户,吃碰饭、住农家,与贫困户连心结亲。在黄坳乡石角村,93岁的龙秀芹老阿婆掰着手指能说出几任部长、政委的名字,老人家临终前嘴里还念叨着“我还想再看看人武部的人嘞”。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这是人武部在脱贫帮困中作出的响亮回答。刘新对记者说,81岁的朱开文是大陇镇中村贫困户,祖祖辈辈住在九华岭深山,妻子过世早,41岁的大儿子身患残疾,36岁的小儿子智力不全,一直没能娶上媳妇。2016年,市委市政府对这里实行移民安居工程,其他21户都搬迁到大陇镇,只有朱开文一家不愿搬,认为迁出去既没有地、更没有钱,难以维持生计。人武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为解后顾之忧,捐资3万元帮助老人加入大陇镇农业合作社,每年能拿到3500元分红,又把他小儿子安排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有800元收入。

“后来,人武部的同志带着镇上的新房钥匙和‘脱贫致富承诺书’,再次来到九华岭的时候,朱开文爽快地在承诺书上按了手印。迁入新居,老人专门贴了一副对联:‘搬出九华岭感谢亲人解放军,住进大陇镇时刻不忘共产党’。”谈到这里,刘新欣慰地笑了。

在薪火相传中履职尽责

——访井冈山市人武部职工曾润洲

“井冈山上哟哟喂,太阳红喽,太阳就是毛泽东……”在井冈山的红色景区,只见一位满头白发,身着迷彩服的老同志,正给游客讲解,高兴之余,还给大家唱起井冈山的红歌。这位老同志就是井冈山市人武部职工曾润洲,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到井冈山红色景区给游客义务讲解。

老曾告诉记者,小时候,父辈经常带他们到红色旧址瞻仰革命先烈,讲井冈山革命斗争故事,可以说井冈山的一草一木都刻印在他们的心间。然而2003年10月18日发生的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

那天,老曾接待了一个来井冈山参观见学的团体,自以为熟悉井冈山革命历史的他,自告奋勇担任讲解员。期间,由于一些问题解说词上没有涉及,老曾答不上来,十分尴尬。身在“宝山”更要学“宝”懂“宝”。从那以后,老曾走遍井冈山160余处革命旧址,寻访几十位革命前辈,挖掘整理了一批详实的历史资料。

“井冈山每一处红色遗址都承载着厚重的精神财富。2014年底,人武部安排我和田军强、郭建明、蔡炜4名职工走访20多位历史学家、老红军和群众,录制‘口述历史’。”提到这些,老曾一脸的骄傲。是啊,他们这一走访历时两年时间,不仅积累了200多万字的历史资料,还参与整理编印《井冈山革命故事》《永远的丰碑》等12本系列红色读本,这是老曾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宝贵经历。

老曾告诉记者,经常有地方同志问他,人武部职工不是军人,你这么辛苦图的是什么?面对这样的疑问,曾润洲回答:“身为‘红军武装部’的职工,我们就要干好本职,为单位建设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责,这与是不是军人没有关系。”他还向记者讲了人武部另一位职工王建华的故事。王建华有一位在深圳当老板的战友,想以年薪24万元聘请他加盟餐饮公司,结果被王建华谢绝了。那位战友很是不解,问他:“你干得多赚得少,为什么不走呀?”王建华回答说:“因为我们人武部前面有‘井冈山’3个字,我得对得起这3个字。”

倾力打造党管武装“井冈品牌”

——访井冈山市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刘洪

“我曾于1987年至1993年担任乡镇武装部副部长、部长,7年的基层武装工作经历,让我对国防动员事业有着很深的感情。”井冈山市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刘洪告诉记者。

“人民武装,根在井冈。在井冈山,爱武管武、兴武精武,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责任。”2016年8月,刘洪上任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市委常委议军会。那次会议,扩大到国动委“八办”主要领导、乡镇一把手和专武干部,专题学习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还组织大家到防务委员会等红色旧址追根溯源,并邀请全国党史专家毛秉华现场讲述党管武装历史。此后,他们还将议军会开到野外、开进指挥所,现场研究解决武装工作难题。

这优先、那优先,国防建设必须优先。在井冈山,党管武装工作深入人心,市委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刘洪告诉记者,去年10月,人武部组织国防教育基地选址,选好的一块地被国土和城建部门认为是最好的商业开发用地。对此,市党委一班人态度非常统一,不仅把这块地预留给人武部,还下拨专款,把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列为1号工程。

“在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党管武装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刘洪说,面对改革强军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党管武装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交出合格答卷。

他是这么要求的,也是这么做的。井冈山市在各级指导帮带下,以军分区承担江西省民兵基层党组织建设试点为契机,采取“实建”与“预建”相结合、“单建”和“联建”相补充的模式,推动“支部建在连上”在民兵队伍中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工作考评,凡是未评上党管武装好书记的,提升任用一票否决;把武装工作述职向乡镇党委书记延伸,组织干部职工和基层武装部长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相对较差的,由人武部主官帮带整改;对连续两年测评靠后、整改效果不明显的,会同组织部门,对其进行调整。这两年,先后有2名同志由于述职内容空洞被点名,1名同志测评结果靠后被警示。

“武装工作干不好,其他工作也会打折扣。党管武装不是‘软指标’,而是‘硬任务’,只有把党管武装做实了,国防动员才能有作为有地位!”刘洪的话掷地有声。

我想说声谢谢你

——访井冈山市荷花乡大仓村村民罗相兰

罗相兰是井冈山市荷花乡大仓村村民,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帮扶对象。罗相兰告诉记者,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母亲智力有问题,更为不幸的是,2008年7月,父亲因病去世,那一年她13岁,弟弟才10岁。

2013年8月,当罗相兰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怎么也激动不起来,一个很揪心的问题摆在全家眼前,学费怎么办?作为长女,放弃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正当她认命、准备辍学时,几个身穿迷彩服的解放军来到她家,为她送来了学费、生活费,从而圆了她的大学梦。“他们就是人武部的叔叔。”一想到当时的情景,罗相兰仍很激动。

临近毕业实习,身边的同学大都有意向单位,但罗相兰还没找到合适单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人武部部长刘宗成叔叔知道后,便带着我去上海一家大公司应聘。那家公司是他通过战友帮忙联系的。但因我的条件不符合公司要求,公司领导又不好意思直接回绝朋友,所以当我们赶到公司后,他就故意躲着不见,想让我们知难而退。我都想放弃了,但刘叔叔愣是带着我一连几天‘蹲守’在公司门口。”谈起那段经历,罗相兰红着眼睛说,“千言万语道不出,唯有‘谢谢’二字。”后来他们终于在办公楼前“堵”到了公司领导,这位领导被他们的执着感动,答应让罗相兰先从后台杂活做起。两年来,罗相兰不负众望,6次获得月销售冠军,现在担任部门主管。

在人武部精心帮扶下,罗相兰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改观。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加固装修后里外一新,还添置了家具家电;泥泞不平的家门口道路,也改造成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现在,我家以农田和人武部提供的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加入村里荷花种植基地,每年得到的分红近5000元呢!”罗相兰高兴地说。

美丽乡村,梦在老家。有了党的好政策,家乡变化大,那颗总想出去闯的心,开始憧憬着“美丽乡村梦”。罗相兰告诉记者,她打算回乡建设“大仓美丽示范村”,用学到的电商网络知识,把家乡的大米、莲子、茶叶等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出去,让家乡特产走进千家万户。

图①:人武部组织干部职工重走红军“挑粮小道”

图②:人武部援建的“军民同心桥”落成后,群众出行、孩子上学不再是难事

图③:人武部定期进行“红军传统宣讲标兵”评选

图④:人武部党员突击队在拿山乡窝田村清理水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