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身在基层的青年干部要多问问自己是不是真成才了,有没有熬不住的现象?

“墩苗”先“墩心”


■陈 冀

晚清名臣左宗棠政治有为,军功卓著,40岁才出山,可谓大器晚成。他在书中写道:“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早年备尝辛苦”“未闻早达而能大有所成者”。这恰好印证了孟子之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由此可见,人才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能够经受住常人经受不住的摔打锤炼,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习主席指出:“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年轻军官在基层“墩苗”,不仅是部队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自身成长进步的客观规律,想要成为军事人才,先要身在一线淬火成钢、百炼成金,这才是正道。

然而,当前一些干部,仍然习惯穿着新鞋走老路,用“老黄历”算新时间。

有的因未能“按时”调整晋职,就变得消极怠工、惶惶度日,工作状态陡转直下;有的因组织安排未遂己愿,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组织上缺少识马“伯乐”;还有的自暴自弃,自称“洞悉”“看透”,“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用“佛系”心态看待成长进步,整日将“无所谓”挂在嘴边,导致错失“墩苗”的节期。历史反复证明,经受不起基层摸爬滚打的干部,即便委以重任,也只能是流于纸上谈兵,不仅对强军事业无益,也对个人的成长进步不利。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军的不断深入,“能者上,不能者下”的良好风气已基本形成,那些自叹被“墩蔫”了的“好苗”,更应刀口向内,多问问自己:是不是真成才了?有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作祟?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墩苗”是干部成才的重要一环,欲速则不达。有的干部“墩苗”初心不纯,只图混经历、走过场,把“成金”当“镀金”,把“开机工作”变成“挂机时间”;有的干部重时间轻质量,“墩苗”自带“闹钟”,不数能力数日期,自我设定“提升时间”,不论能力素质如何,“到点”就向组织“报时”;有的干部错下“墩苗”定义,热衷于“跑跑颠颠”,陶醉于事务性工作,不愿学习理论,不想钻研打仗。如此“墩苗”,岂能获得真本事?

“墩苗”先“墩心”,急功近利不成金。年轻干部要树好扎根基层的初心,如饥似渴地从基层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源源不断地补充成长能量,坚忍不拔地向下生根;要有“少年工夫老始成”的耐心,合上成才“时间表”,多算能力差距“欠账”,时刻盯着“短板”弱项,让努力一以贯之;要有真谋打赢的“将心”,不以“跑跑颠颠”为荣,尽量从繁杂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静下心来钻研理论、狠下心来琢磨打仗、恒下心来矢志打赢。“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只有先好好“墩墩心”,才能真正成长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