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别让“痕迹主义”日久成疾


■张凤坡

据《半月谈》报道,某地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居然需要准备9份图文档案,有文件通知、工作方案、分工细则、现场照片等,厚厚的档案材料与法院的卷宗几无二致。这种以工作痕迹作为管理、考评依据的“痕迹主义”现象,不仅地方有,部队也在一定程度存在。

工作中有据可查本来是一件好事,这既是上级检查、官兵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真实记录工作内容的需要。但过分依赖“痕迹管理”“痕迹打分”“痕迹考核”,就成了典型的形式主义。当前,一些部队在理论学习、组织训练、日常办公等各方面都有“痕迹管理”的迹象。比如组织训练,从召开会议、学习文件、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考核验收、出黑板报、拍电视新闻到情况通报,当厚厚一摞记录材料放在案头的时候,“痕迹主义”倾向便暴露无遗。

“痕迹主义”有时就像臭豆腐,人人说臭,但总有人喜欢。有些上级单位到基层检查工作,最喜见到桌上一摞摞材料,有了材料,既免去了到训练场的实地考察,也不用逐个官兵调查了解,“省事又省力”。基层在开展工作中,也会制作、存储各种资料,一方面,这种“痕迹管理”如同生活中的日记,是历史的记载、政绩的存根,日后参加评比考核、个人进步都可能用到;另一方面,为了配合上级单位检查,这些“可视范围”内的工作痕迹还可以反复使用、年年使用。

开展工作有计划、有验收、有讲评、有图片,对规范工作标准、激励官兵斗志会起到积极作用,而过分依赖工作痕迹或选择性地工作留痕,甚至让“痕迹主义”大行其道,则会成为人人嗤之以鼻的负担,如果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新的形式主义风气,以“痕”论成绩,导致假痕、虚痕流行,则必然脱离战斗力评价标准。

“痕迹主义”症状在基层,病因却在机关。孔子说:“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领导机关是基层的表率,机关的作风、领导的好恶往往是影响基层工作的无声命令。机关下基层检查,喜欢去办公室,迎接你的就是各种材料,喜欢去训练场,扑面而来的就是官兵精兵练武的虎虎雄风。从本质上看,喜欢在材料堆里检查问题、指导基层,说明有的单位、有的机关和领导干部脑子里的和平积习思想还没有去净。

预防和根治“痕迹主义”这种作风病需要改变机关对基层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工作方案,与战斗力无关或者影响战斗力生成的“痕迹管理”,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考核向实绩倾斜。基层干部很期盼上级多来实地调研指导,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给点政策,那么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下基层就要着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上率下,带头抵制“痕迹主义”等新的不良风气,多到官兵身边看一看,多下训练场走一走,多听听基层官兵的心事,如此,才有可能把准问题“病因”,把事办到官兵心坎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