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我在边境等你”

——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服务跨境军事行动部队现场见闻


■本报特约记者 赵佳庆 通讯员 张旭 班宇

随着我军积极参与中外联合演习,越来越多的官兵走出国门。他们如何完成跨境运输,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总的来说,海军靠轮船,空军靠飞机,而陆军更多选择是火车。

相较国内铁路军事运输,跨国铁路投送保障任务时间跨度更大、统筹更难。8月19日至20日,在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服务跨境军事行动部队现场,记者记录下军代表组织人装跨国投送的过程。

8月19日凌晨2点,中俄边境重镇满洲里,气温只有7摄氏度。

国门铁路线中国一方,驻哈尔滨铁路局军代处军代表徐学宏拉开车门走下车来,一边搓着手,一边向俄罗斯一侧眺望,然而军列没有按原计划入境。

10分钟后,俄方消息传来:列车因边检手续问题,延迟出俄罗斯境。徐学宏有些着急:“列车上是参加国际军事比赛载誉而归的将士,途中已经来回颠簸了一个多月,早一天对接,他们能早一天归队。”为了“早一天”,满洲里这座边城小站再次上演“换乘换装大会战”。

换乘换装,是出入境部队人员装备更换搭乘列车的简称。由于中俄铁路轨距不同,每次部队乘火车出入境,都要在满洲里或者俄罗斯小镇后贝尔加斯克进行换乘换装,而这绝非“从这辆火车下来,上那辆火车”一般简单。

首先是保障计划。保障计划是军列过关的“通行证”。为不耽误军列运行时间,军代表的字典里没有白天黑夜,啥时候来车,就啥时候做计划。一次,军代表22时接到军列即将入境信息,次日凌晨时分便向铁路部门递交了保障计划。

军代表王柏源告诉记者,为确保信息准确,最多时候一天打一百多个电话,从每个列车梯队分列、沿途编组站的分列、弹药与人员的编组隔离,到装备的建制性、有无超限的情况、装备是否有篷布等细节一一核实,只为一句无声的承诺:“我在边境等你。”

其次是装卸载作业。经过军代表的多方协调,8月19日下午,首列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回国的列车抵达满洲里站。一时间,小小站台上聚集了中俄两种不同技术标准的列车、不同参演部队的30余辆各型装备、百余名铁路换装工人和各种工具备品。

这次赴俄参加国际军事比武竞赛的人员类型虽然多,但俄方对参赛员额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总体参赛人数不多,押运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此次装备多且杂,既有轮式的也有履带的,装备头向也不一致……这些都给装卸载作业增加了难度。

比如说“开阔水域”项目,其中1列装备有45台,且大部分都是重型装备,而会驾驶的司机却只有5人,这样就造成了现场装备等人的情况发生。

一针穿起千条线。在装卸载现场,军代表就是穿起千头万绪的那根针。

专业技术人员不够,驻哈尔滨铁路局军代处协调满洲里铁路换装所,派出150名换装工人,协助部队进行拆卸、捆绑、加固作业;为提高换装效率,军代表将棚车、平车、客车划分为3个区域进行平行作业,同时展开。

记者看见,在棚车换装区,铁路工人驾驶6台叉车,在中俄棚车之间穿梭,将部队器材和弹药快速倒运。在平车换装区,军代表指挥参赛部队解固、驾驶装备,有序从俄方平车下板,在站台按照装载序列编成梯队,并组织快速换装到中方平车之上。与列车随行的西部战区某特种作战旅战士小王告诉记者:“这次换乘换装,仅装载环节就比境外快了一天。”

凡事预则立。为提高跨国投送应急保障能力,沈阳联勤保障中心运输投送处在接到保障任务后,迅即展开筹划部署,指导驻哈尔滨铁路局军代处成立9个工作组,从调度指挥、途中检查、现场换装、境外指导、境外添乘、后勤保障、境外装卸载等各个环节进行分工部署,确保沿途每一个编组站都有驻站军代表,重点站预留了加固材料。

驻哈尔滨铁路局军代处在执行历次保障任务中先后建立“中俄铁路口岸站间的定期会晤机制”“跨国铁路输送保障联动机制”和“一站式”通关机制,从制度上确保了跨国铁路输送保障能力的提升。他们还研制了可拆卸的钢制端板,既可在俄方平车上快速安装,又方便装备车辆于平车间通行。仅此一项,便可节约卸载时间2小时。装载完毕后,军代表与铁路监装人员一起,对每一台装备进行细致检查,看有没有捆绑加固松动、车门未锁闭、篷布捆绑不严实等问题。

为保证部队随运官兵有舒适的乘行条件,军代处协调铁路部门提前选定了技术状态良好的硬卧火车,并配备了全新卧具。“返程部队中最远的还需要半个月的行程,我们必须保证‘临时的家’舒适温馨。”王柏源说。

8月20日19时09分,列车缓缓驶出满洲里站,耗时24小时的“换乘换装大会战”结束。徐学宏却说:“会战没有结束,还有多支参赛队伍没有回国。我们在边境等着他们。”

图1:军列入境。

图2:组织装备卸载。

图3:军地双方讨论保障计划。

图4:铁路工作人员协助装载。

赵佳庆摄

制图:张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