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于岁月流变中审视灵魂

——长篇小说《爱情底片》读后


■夏董财

每个时代都有别样的青春,或娴静唯美,透着小家碧玉的青涩;或热血澎湃,家国情怀贯穿始终;或矛盾纠结,随着多元化思潮涌入而陷入迷茫与困惑……文清丽的长篇小说《爱情底片》(中国文史出版社)以女性特有的感性体验,“去反省我们曾经青春时的焦虑、不羁、迷惘、彷徨,去寻找年轻岁月的质感”。从作者笔端流露出来的青春岁月,总能让我们在审视人物灵魂的同时,窥探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爱情底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人物聚焦在一批工作后又重上大学的年轻人身上。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会遭遇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困惑。在繁华的“京都”和人才辈出的“京华艺术学院”,“不少人都会被各种利欲诱动,于是有人迷失了,有人逃离了,也有人保持了本真的自己”。主人公汪哲是来自西北某部队的中尉军官。她出身贫苦,曾在青年军官张家伦的家里当过保姆,并由此爱上张家伦、爱上军营。后来她入伍当兵、提干考学,成为“京华艺术学院”文学系学生。在充斥物欲与利益的都市生活中,她就像一股清流,在光怪陆离的世相百态中坚守本心。才华横溢的诗人同学江天、背景深厚的官二代刘琦、富甲一方的商人朱鸣光等人的追求,都没有改变她对张家伦刻骨的爱恋。哪怕张家伦得了绝症,她也坚持与他结婚,陪他走完生命最后一程。但作者并不想单纯地塑造纯美无瑕的爱情,通过汪哲的书信和日记,我们看到她内心的纠结与波动,在喧嚣浮躁的校园中也有过迷失与艰难的抉择。这种不完美,更烘托出坚守爱情的可贵与崇高。

小说讲述的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还有大学校园里学生群体的众生相、一代人的精神迷茫与反思,以及已经逝去的青春时光。透过那些人那些事,读者同样能看到自己的青春印痕。

人情练达的江天,从进入校园开始,就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朋友圈”;一直嫉妒汪哲才华的富家女张韵依,虽骄傲如孔雀,但总是在与汪哲的交锋中产生挫败感;痴恋那段无望而不合时宜的爱情的刘虹,最终惨淡地结束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的内心,面对生活也都有难以言说的秘密,在被赋予智慧、美貌、才华与优雅等不同特点的同时,作者又将每个人物的狭隘与无奈展示出来。读者能从中看到时代的发展与变迁,领略“生活的粗粝及人物内心的幽微”。

小说最令人感动的是关于军旅的描写。在远离闹市的部队营区,生活着一群生气勃勃的军人,还有可爱的来队军嫂。生活虽然平常质朴,但那般单纯而温情的日子就像吹响一支悠远的笛子,把家长里短和真挚情感“调拨得生动起来”。这或许源自作者的军人经历,才能写出让人陶醉的摇曳多姿的军旅生活气息。

叔本华曾说过,“小说家的使命,并不在于叙述伟大的事件,乃是使细小的事件变得引人入胜。”为了让人物更加真实饱满,作者用主人公的作品、书信和日记剖析其复杂的情感和烦乱的思绪,隐晦的留白和零星的信息埋下层层伏笔;用“会议记录”和“处理决定”揭开面具背后隐藏的人性,更加反衬出主人公的纯真品性。用平凡日常的细节描写把读者带入故事现场,以女性特有的视角赋予人物个性化表达,于冷静客观中塑造丰富的心灵脉络和情感过程,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富有生命张力。

小说的故事情节算不上波澜起伏,却如一泓清泉,在缓缓流淌中荡涤读者的思绪。特别是在小说结尾,多年以后,文清丽以师姐和作者的双重身份走进汪哲的家里,看到汪哲与同学的青春合影,一曲《绒花》中两人潸然泪下。“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那是一种青春的怀念,是过尽千帆后的眷恋,留下的余韵悠长,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质感,审视流年中那些不曾忘却的灵魂。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