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迎外节目单”见证国防实力大变迁


讲述人:罗  兵

四川省泸州市人,1983年12月出生,2001年12月入伍,现任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新兵营营长。

整理人:赵  雷、韩立建

“一个‘迎外节目单’,就是一部部队发展史!”这几天,旅里让我结合实际给新兵搞一次时事教育,琢磨了几天也没啥好思路。这天晚上,我突然想到连史馆里那几张泛黄的“迎外演示节目单”:40年来,与改革开放进程一样波澜壮阔的,还有国防实力大变迁。这,不就是最好的教材么!

“战时是铁拳,平时是标杆,迎外是窗口。”2001年12月刚刚走进军营,新兵班长就自豪地告诉我:“我们是沈阳军区唯一一支迎外部队,谁能练出真本事谁就能参加迎外军事表演!”那时,我就憧憬:有一天能成为迎外队伍课目表演中的一员,那该多好啊!

听班长说,我们部队自上世纪70年代起担负军区迎外军事表演任务,曾先后为俄罗斯、美国、韩国、朝鲜、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的军事代表团和驻华武官进行军事演示32次。

和平年代,迎外部队是展示中国军队精神面貌、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的重要窗口。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军还处在摩托化阶段,我们部队迎外演示的内容偏重拳术、体操等场面震撼,但难度系数较低的课目。“黑不溜秋一身腱子肉”是留给外军的“主打印象”,气势磅礴的500人刺杀操、千人军体拳表演是“保留”演示课目。

渐渐地,传统课目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火器射击、装甲群对抗演习和反恐战术演练等实战味儿更浓的课目。

记得老连长张大勇曾告诉过我,上世纪90年代,我们部队由传统步兵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原来的传统步兵一跃成为多兵种合成部队。2000年5月,又更换了某型装甲输送车、履带救护车等新装备,使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了新变化。

“部队建设日新月异,迎外课目自然推陈出新。”2009年8月,从军校深造归来的我有幸参加迎外军事课目演示。铁流滚滚、动若风发的体系作战课目成为当时演示的“重头戏”,我与战友驾乘装甲车一路攻城拔寨,演绎“参演上百人,不见几个兵”的现代机械化步兵作战模式。

底气来源于实力。2011年6月,58国驻华武官代表团来到我们部队参观访问,并赶赴野外演训场观看军事课目演示。当时,我与战友头戴单兵智能头盔、肩背卫星便携站、手提指控设备,娴熟操纵各类信息化新装备,在信息化战场上演了一幅幅精彩的综合战术对抗演练。

几年前,俄罗斯军事代表团来到我们部队参观访问,我们新增加了空地联合、立体打击、夺控演练等实战性更强的课目,得到外军高度评价。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又在悄然改变。盘点“迎外节目单”的变迁,让我心头顿生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大国军队就应该有大国军队的样子!透过迎外军事表演内容这个“窗口”,我深切感受到:军队装备每发生一次变化,都见证了祖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信息化程度高、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列装部队,人民军队军事力量不断迈向新高度。

作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长大的新一代军人,我真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