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我还在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工作,受命和第102医院干事王海军一道,去彩云之南昆明出差。
千里迢迢,只为见一个人。他叫潘吉,南部战区某旅通信营营部卫生员,一个因训练致伤差点危及生命的年轻战士。此去就是想深入了解他救治背后的故事,看看他的近况,进而撰写紧急救援潘吉的“强军故事会”演讲稿和情景剧剧本。
飞机晚点2小时,于当晚20时降落在昆明长水机场。晚餐后,我洗澡上床,已近23时,却怎么也睡不着,索性起身,翻看笔记本中与潘吉相关的零零碎碎的信息……
2016年12月初,中心组织所属团以上单位联合大交班,南京总医院汇报了他们跨区紧急收治潘吉的初步情况,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中心领导当场指示,这是中心组建以来首次跨战区救治,要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全力救治潘吉的生命。
同处的新闻干事高洁听闻后,交完班就一溜烟直奔南京。从他的口中,我第一时间陆续听到有关潘吉转诊、救治的故事。
2016年12月2日,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赵允召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看到了躺在昆明总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潘吉,病情相当严重,当场说“尽快转到我们这里,不能再拖了”。此时,潘吉肠道部分组织坏死,形成多处肠瘘,最大瘘口比成人指甲盖还大,胆红素达到常人12倍之多,人已陷入昏迷。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是全国治疗肠瘘最好的专科,中国工程院黎介寿院士一生的心血浸润其中,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很有影响力。
两家总医院分属两大战区,昆明、南京相距两千多公里,横跨大半个中国……我改革前在原南京军区联勤部机关工作,深知这样的转诊谈何容易。高洁电话里跟我说:“老潘,你肯定担心转诊难度大、时间长,影响潘吉救治吧,可是,就这么神奇,会诊第二天,12月3日晚饭前就奇迹般完成了转诊手续……”
神奇的事儿,还在后面。高洁又倒豆子般向我讲述了潘吉转运的空中之旅。为了一个战士的生命,在无锡、桂林两个联勤保障中心的运输投送部门共同努力下,一场军地联手的跨战区投送快节奏、高效率上演。
12月4日7时,昆明总医院救护车呼啸着驶入长水机场。潘吉躺在担架上,过绿色通道,进尾部机舱,担架最终稳稳地被固定在机舱最后两排经改装的座椅上。
8时30分,东方航空公司MU5791航班刺破长空,正点起飞。
11时15分,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尾舱舱门缓缓开启,潘吉的担架沿客梯抬下,直接进入机场救护车。在机场指定区域,机场救护车与南京总医院救护车迅速进行伤员转接。
12时30分,救护车驶进南京总医院,潘吉被紧急送进普通外科重症监护室。高洁告诉我,潘吉当时腹腔开放、肠管暴露,“如同一尊干瘦的蜡像,但就在此刻,生命曙光已经重新洒向他”。
90多岁的黎介寿院士立即指挥医护人员清洗腹腔、更换引流管、保护开放创面……经过4个多小时抢救,潘吉的血压恢复、心率正常、体温回落。随后,黎院士又带着多个学科的专家,重新梳理、优化治疗方案。
等待的日子最熬人。“醒了醒了,潘吉醒了。”12月24日,高洁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他说潘吉真是个棒小伙儿,睁开眼后,缓缓地举起右手,给大家敬了个礼,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最激动的还是潘吉的父母潘辉夫妇,一下子扑倒在儿子病床上,泪流满面。
时间再拨回2017年5月19日上午,在昆明总医院军人病房,我终于和潘吉一家三口见面。
潘吉大伤初愈,脸型瘦削,但精神状态很好,整齐地穿着病号服坐在床沿上,很利索地向我敬了个军礼。听说我是从无锡来的,父亲潘辉一个劲儿地说:“老本家,您回去后一定要替我带个话,谢谢你们部队的首长和医护人员。”
潘吉是2016年10月18日在训练场上受伤的。
当日10时40分,营部组织400米渡海登陆障碍训练,安排潘吉作示范教学。潘吉虽然是卫生员,但军事素质一点不比战斗班排差。不料,千里马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过云梯时,潘吉右手握空没撑到杠,右腹部重重地砸在云梯上,当场昏了过去。旅领导立即派车把他送到昆明总医院。
回想起当天的场景,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卿德科仍然历历在目。打开腹腔,潘吉的右半肝就像被捏碎一般,无力地瘫作一团,更为凶险的是,潘吉的肝脏与下腔静脉大血管的连接部位破损严重,血不停地往外喷流。切除碎肝,修补血管,加压输血……卿德科和老主任罗丁奋力抢救,8小时过去,血还是止不住。最终,他们只能往出血口大量填塞纱布,寄希望于潘吉年轻强大的生命力自我修复。
术后第三天,奇迹出现:血止住了,潘吉苏醒了。随后40多天里,潘吉又进行了两次手术,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病情逐步趋于稳定。
“我当时觉得可能已经逃过鬼门关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可我的肠子又出现肠瘘这个大麻烦。”潘吉心有余悸地告诉我。
“当时能有什么好办法救潘吉?”我问坐在对面的昆明总医院医务部主任李铁军。李铁军从事过外科工作,第一时间想到了南京总医院,“就只剩下转诊这一条活路了,我们这边救不了他”。
李铁军回忆说,当天17时06分,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卫勤局领导接到桂林保障中心卫勤处领导请求转诊的电话后,马上拨通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领导的电话,下达转诊任务……南京总医院医务部的领导告诉李铁军,他们那边做完收治潘吉的电话记录,墙上的时钟显示时间为17时58分。
52分钟,潘吉的转诊手续全部办完!而在过去,像这样的转诊,各个层级的审批手续非常繁琐,没有三四天根本下不来。
这背后,是新建立的联勤保障体制释放出的巨大改革红利。潘吉受伤时,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刚满月,1个基地、5个中心的主官刚在北京从习主席手中接过鲜艳的军旗。
“改革后,我们这两所医院都隶属于联勤保障部队,打破了过去的壁垒,转诊就变成了‘通报’‘接收’两个词这么简单。”李铁军这位老卫勤感慨地说,联勤保障体制改革不仅是整合力量攥指成拳,指挥也更加顺畅,保障也更加高效,真正受益的是部队战斗力,是基层广大官兵。
一张再普通不过的共和国战士的转诊单,联起了一条积聚全军最优质医疗资源的救治链,从持续昏迷到转危为安,从卧倒病榻到行动自如,潘吉挺了过来,新的联勤保障体制也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潘吉由衷地告诉我,自己受重伤很不幸,但幸运的是碰上这次军队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他的新生。
在昆明3天时间里,我和王海军白天采访、晚上创作,顺利完成任务返回无锡。后来,跨战区转诊救治重伤员的事迹参加了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的“强军故事会”,并在中央电视台录播,情景剧也走上军委后勤保障部文艺汇演的大舞台。
自昆明与潘吉分别后,我陆续从主任医师卿德科那里得知,潘吉又转诊到解放军总医院,经过五六次治疗,目前胆道已疏通、胆瘘已痊愈。卿德科说:“再休养个半年,我还要再给潘吉做一次腹部皮肤修复手术……”
潘吉好小伙儿,你的身后站着一群好战友,大家都祝你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