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红色旅游+国防教育收获了什么

——山西省长治市创新方法手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记事


■本报记者 范奇飞 苗 鹏 特约记者 王孝波

翻开长治地图,600余处代表革命遗址的红色火炬覆盖全域,告诉人们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近年来,长治军地联合探索体验式、基地式、融入式、熏陶式“‘四位一体’红色旅游+国防教育”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防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势,取得良好效果。

“走进”红色历史

——红色旅游有意思更有意义

城头起火硝烟滚滚,碉堡被炸土石纷飞,八路军战士飞身从房顶跃下……在观众不时发出的惊呼声中,抗战实景剧《反扫荡》在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上演。逼真的场景、频繁的互动,将游客带入剧情,使之热血沸腾。演出结束,来自太原的王女士意犹未尽,“这可比电视剧带劲多了,有意思也有意义!”

有意思和有意义来之不易!剧组负责人杨磊告诉记者,故事剧情均根据历史改编,有据可考,从而保证了有意义;而有意思则源于演职人员的倾情付出——为了吸引观众,他们不断改进剧本、研究舞台特效、锤炼过硬身手,以逼真的环境、动情的演出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给观众带来强烈感官体验,也使得《反扫荡》成为游客的必看剧目。记者离开时,剧场外已有新一波游客等候入场。

《反扫荡》并非一枝独秀。在长治,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国防教育大餐:由600多人参演,以龙湖为幕、山村为台的大型实景剧《太行山上》;由村民自编自演,融入魔术特色,展示各种土创地雷的舞台剧《太行丰碑》;投入数亿元打造的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每出剧目、每个平台都提供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带着游客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长治军分区政委艾志军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而红色旅游一度存在或“重游轻教”走马观花,或“重教轻游”枯燥乏味的问题。为找准游与教、乐与学的平衡点,长治军地展开多年探索。根据当代人喜欢特效、网游、穿越等特点,在加强博物馆、纪念地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创新和丰富旅游项目,带着游客“回到”70多年前的战场,在参与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感受人民战争的伟大,感受红色历史才是真正的酷!

打造红色品牌

——红色产品拉动一方经济

大有乡李峪村贫困户郝兰英没有想到,她在年届70时竟然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抗战舞台剧《太行丰碑》上演以来,作为当地村民,郝兰英被优先聘为演职人员,每周只需在家门口本色出演,年收入就超过6000元。

村党支部书记王竹红告诉记者,李峪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是抗日战争时期“地雷大王”王来法的家乡。这里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产,村民世代务农,生活比较贫困。这里是八路军纪念馆到百团大战王家峪旧址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推进,眼看着一辆辆旅游大巴满载游客从村头路过,村党支部苦思冥想能留下游客的致富之招。后来,在军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该村深度嵌入红色旅游产业中。他们精心编排了反映王来法抗战故事的《太行丰碑》《英雄足迹》等多部红色舞台剧;完善“地雷大王”王来法纪念馆;延伸打造魔幻大舞台表演、田园采摘、激情漂流、农家客栈等旅游项目……曾经的贫困村,搭上红色旅游快车,脱贫指日可待!

不只李峪村,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长治旅游收入284.72亿元,其中红色旅游占比40%,已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这是一片红土地,每个土坷垃都有自己的故事。”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郝雪廷介绍,由于缺乏保护和开发,散落在太行老区的革命遗址、村民口耳相传的红色故事等曾经濒临毁灭和遗失。2013年以来,当地政府将红色资源抢救、旅游开发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整合红色资源,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各级宣传部门着力挖掘当地历史、打造老区文化品牌。他们派出专人深入乡村收集整理当地民歌小调、上党梆子、武乡鼓书、革命歌曲、八路军军歌、革命故事、连环画、战争年代的武器和生产生活用品等,将剪纸、高跷、锣鼓等民俗元素与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在开发中保护了红色资源,也带动了一方经济。

拓展红色效应

——太行精神走出大山

夏秋征兵,武乡打了个翻身仗,新兵中大学生占比超过74%,这让人武部政委贾志军感慨不已:成绩来之不易!武乡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城没有高校,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也很少返乡,征集高素质兵员一直是“挠头事”。随着“红色旅游+国防教育”的推进,曾经留不下“凤凰”的贫困县成了创新创业的热土,一批批优秀青年回来了。与此同时,在主动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群众国防观念不断提升,崇军尚武、参军光荣在当地蔚然成风。

行驶在武乡县村村通的公路上,“勿忘国耻,强我国防”“没有国防固金汤,哪能致富奔小康”……一路不断线的国防教育标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长治,公路网拓展到哪里,国防教育宣传展板就延伸到哪里。他们依托太长高速公路、太长省道、南沁省道,制作壁画、群雕和连环画,建成3个万米国防文化长廊,创建八路军文化一条街、八路军文化走廊等红色文化阵地,在各旅游景点、线路,建立立体宣传网络,营造出“举步皆是红色文化,处处展现太行精神”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红色文化活动,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黎城太行山骑游文化节、长治红色马拉松等已形成品牌;扩展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功能,创办太行干部学院和太行少年军校,培训2万余人,30多所高校在这里建立教学基地……今夏,首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总决赛在武乡举行。人民网、新华社等100余家媒体参与报道,微博话题量达“600万+”,互联网端总参与和转发覆盖人数达4亿多……靠红色旅游助推国防教育开展,以国防教育提升红色旅游品位,“红色旅游+国防教育”模式已在长治这块革命热土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未来可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