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三易场地为哪般


■本报特约记者 郭冬明 龙礼彬

10月中旬,江西省吉安军分区组织民兵与空军某部进行军兵种联合演练,在演练准备阶段,战备建设处李参谋提出的2个演练场地方案被否。

起初,李参谋在制订方案时,按照以往的惯例,把场地选在了军分区民兵训练基地,他考虑,一来便于人员和车辆管理,二来这里生活设施完善,现成的战术工事也一应俱全。然而,这一方案还没报到指挥部,就被军分区训练监察员叫停:“未来战争存在很多变数,基地的设施达不到实战化演练要求,必须贴近实战选择战场环境。”

一席话让筹划演练的工作人员茅塞顿开。经过反复考量,几位参谋将演练场地重新选定在军分区教导队,当他们打电话协调时,又被军分区领导制止:“教导队不贴近保障任务的真实环境,闻不到硝烟味!”

“我们之所以选择军分区教导队,是因为那里地形平坦,视野开阔,非常适合修筑战术工事和人装隐蔽,难道还不符合实战要求?”有人纳闷。

面对大家的不解,军分区领导召集全体指挥部人员在作战室召开碰头会。司令员江波指着沙盘上空军某部附近的一处山地说:“这次演练是围绕对口保障空军某部行动,我们必须紧贴担负的气象保障、医疗救护、工程抢修等任务选址,我建议场地就选在空军某部驻地附近,这块地方易守难攻,军事价值很高,这场‘仗’我们换到这里打。”

来到现场,只见地面不是斜坡就是深坑,而且杂草丛生,这样复杂的地形条件,保障车辆根本派不上用场。然而,该军分区演练保障部门二话不说,立即调遣民兵工兵分队平整场地,填沟埋壑,并在道路两侧和制高点设置警戒标志物。

挖堑壕、修路基,他们随即开始构筑工事,既要求满足战术使用和技术要求,又力求使工事便于机动、便于疏散、便于隐蔽。短短几天,荒地变阵地,随时准备迎接人员装备列阵。

演练结束,该军分区组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军分区领导的发言铿锵有力:“紧贴实战搞演练,迁的是场地,但牵出的是官兵的战斗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