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默克尔时代”行将落幕


■刘 晨

10月29日,被誉为“政坛常青树”的默克尔,在担任德国基民盟党主席18年、德国总理13年后,正式宣布将在今年12月的基民盟党代会上放弃党主席一职,且在第四届总理任期结束后不再参选。

默克尔选择逐渐“归隐”实属无奈,最直接的导火索是近期的两场联邦州选举。基社盟(默克尔所在基民盟的“姐妹党”,在联邦政府中与基民盟合称为联盟党共同执政)多年来始终在巴伐利亚州单独执政,但在10月14日的巴伐利亚州选举中,支持率暴跌至37.2%,尚未过议会半数,被迫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同时,联邦政府的另一执政伙伴社民党支持率尚未突破两位数,不及上届选举半数。结果一出,联邦政府内部一片哗然,皆寄望于两周后的黑森州选举,希望借此挽回颜面。可惜事与愿违,28日的选举再次给了联邦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与巴伐利亚州选举结果相似,基民盟与社民党支持率较上届分别下跌11.3和10.9个百分点,其流失的选票转向绿党、德国选择党、自民党等多个党派。

这两场选举结果被视为对联邦政府的直接否定,默克尔作为联邦总理更是在第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不仅自民党、德国选择党这样的在野党呼吁默克尔下台,称默克尔是罪魁祸首,“无论是谁与默克尔联合执政,都将遭遇选举失败”;执政伙伴社民党、基社盟也“甩锅”给默克尔,基社盟认为是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导致其支持率下滑,社民党则指责默克尔领导不力,导致基社盟与基民盟内斗白热化、公开化,极大损害联邦政府形象,社民党因此“躺枪”,在选举中成为民众发泄对默克尔执政不满的无辜受害者,要求默克尔“恢复理智”,否则“我们便会离开”。面对岌岌可危的联邦政府与咄咄逼人的执政伙伴,默克尔被迫做出妥协,主动放弃部分权力,并承诺不再连任,以换取执政伙伴的支持、平稳结束第四任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默克尔从“欧洲无冕女王”的神坛跌落,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难民政策可谓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5年欧洲爆发难民危机,默克尔力推“欢迎文化”,至今已有约150万难民涌入德国,但德国政府并不具备接收大批难民能力,相关机构人手短缺、程序混乱,难民融合也面临巨大挑战,不时爆出科隆跨年夜大规模性侵、维尔茨堡火车恐袭及慕尼黑枪击案等巨大丑闻,挑战民众心理底线,促其对默克尔仓促“开放门户”怨意渐浓。

默克尔未能有效改善民生,则是“政坛不倒翁”最终倒下的更深层次原因。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德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虽然经济增长始终强劲,但德国相对贫困人口已升至两德统一以来最高水平。默克尔虽尝试用“中间路线”解决民生问题,政策主张不断向中左翼社民党靠拢,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性规划,民生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丧失大批选民。此次两州选举中,绿党因多年来持续关注生态环保、医疗卫生、房租育儿等民生议题,成为选举最大赢家,尽管绿党主张接收难民,仍在选举赢得大量选票,跃升为两州第二大党。

(作者单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