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疆边防部队官兵患病受伤要跑几百里路就诊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小病诊疗不出连 大病会诊不下山


绘 图:扈 硕

讲述人:汲传波

1999年12月入伍,2001年9月考入乌鲁木齐军医学院,2004年6月分配到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乌拉斯台边防连任军医,2017年调整到团部卫生队任医师。

整理人:肖承槟 董云军

“真是大医院的专家,不到一周,我这病就好得七七八八了……”前几天,在卫生室接受解放军474医院专家视频会诊的乌拉斯台边防连士官阿恒别克来找我复查。按照专家的意见,经过一周的治疗,他的皮肤瘙痒病症基本痊愈,看着他生龙活虎地奔向训练场,我感到特别高兴。作为一名边防军医,扎根边防的13年间,我见证了边防连队从缺设备无法诊治、缺药品难开处方的窘境,到如今远程会诊高效、药品储备齐全等就医条件大幅改善的喜人变化。

2004年6月,我从军医大学毕业,来到乌拉斯台边防连。因对防区环境不熟悉和临床经验不足,团里安排已在边防工作14年的军医刘立明对我进行业务帮带。那段时间,我白天跟着刘军医上训练场和哨所巡诊,晚上学习高寒地区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办法。

刘军医毫无保留地向我传授他多年的临床经验,也经常讲述以前在荒无人烟的边境线上,边防连队的卫生室受距离和医疗条件的限制“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的现实难题。那时,官兵突发急病或不慎受伤,连队医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次,炊事员李建军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到连队卫生室包扎处理。本是一个小伤,可几天后,伤口却开始化脓溃烂。最后,为了小小一个伤口,由连队派车奔波240多公里,将伤员转送到山下的县城医院才得到有效治疗……在与刘军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边防连队因医疗条件不好而面对的种种无奈。

2005年,刘军医调到团部卫生队工作,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虽然连队有卫生室,但设备和医药保障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我经常面临没有仪器检测、没有对症医药等难题。有一天凌晨,上等兵周柯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难忍,但由于连队卫生室缺少医疗检测设备,不得不转往几十公里外的牧场医院进行诊疗。经诊断,小周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因送诊及时未出现穿孔。阑尾炎本不是什么大病,但连队卫生室的医疗设施和条件却无法进行有效救治,我空有医治方法却没法实施。

近几年来,这种无奈越来越少了。边防部队配备了野战医疗帐篷和新型救护车,便携式B超机、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我们还开通全军远程医疗信息支援系统,实现了边防哨点与新疆军区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大医院的对接联通,官兵突发急病或患疑难慢性病,可随时邀请权威医疗专家会诊。此外,我们建立团卫生队、营卫生所、连卫生室三级诊疗体系,一般的头痛脑热,官兵不出连就能得到有效治疗。边防一线连队还与牧场医院、驻地县医院建立了挂钩医疗关系,定期有专家来边防巡诊,与我们基层军医交流经验。

“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心力衰竭……”今年8月,下士崔学文在执勤时出现头痛、眩晕、面色苍白等症状,通过初步检查,疑为热射病。为及时进行有效救治,我迅速连线解放军474医院急诊科专家。视频那头,专家组实时进行病历分析、病情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我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为小崔进行体外和体内降温,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个小时后,小崔的病情开始好转。3天后,他便康复,回归巡逻队伍。

如今,我们边防官兵随时可以提前预约专家,足不出户就能挂上“专家号”,免费接受网上医疗咨询和体格检查,遇有危及生命的急难病症者和重伤员还可联系直升机送伤病患者就诊。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为官兵健康戍边守防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给我们边防军医一展身手提供了舞台,官兵执勤巡逻心里踏实,我们军医也觉得高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