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当军营走进“拇指时代”


■陶 李 安 阳 本报特约记者 向 勇

如果做项问卷调查——“现代人最为重要的物品”,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手机”。

改革开放40年来,从书信、电报到BB机、“大哥大”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人们的通信联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通信工具的迭代更新,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原有的生活、学习方式。

“机”不离身、“网”不断线是信息时代留给人们的深深烙印。而随着“网上长大的一代”参军入伍,他们会给部队带来哪些新情况,又会怎样影响着今天的军营?

近日,记者走进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看一看“拇指时代”的军营是什么样。

——编  者

从见字如面到视频聊天

打开手机,与家人视频通话,已成为该旅卫生连军医李伟晚饭后的“必修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主要的通信工具是书信和电报,收到一封家书,不管是刚入伍的新兵还是干部,总是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因为这几乎是那个年代军人与家人唯一的交流方式。

老家河北的李伟清晰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家人给他介绍了对象,两人只见过一面,之后的联系全靠每月几封书信。

“白天忙于训练,只有晚上有点时间写信,每当收到对方来信,总是特别开心。”李伟说,因为距离遥远,每封信要在途中传递10天到半个月,一年下来也有几十封。

每次看完,李伟就把信压在枕头底下,每每惦念时就拿出来,这是那个时代的“见字如面”。

后来有了公共电话,写信就少了。李伟一到休息时间就跑到电话亭排队等候,每次打电话一直要到身后战友催了又催,才依依不舍地将电话挂掉,“大半个月的工资都献给了邮电局”。

1983年,第一部商用移动电话诞生,此后30多年里快速更新换代,到如今进入4G“拇指时代”,智能手机更是随处可见。军营也不例外。2015年7月,原四总部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明确允许军人使用智能手机。自那以后,李伟与家人的联络就变成了视频聊天。他不禁感叹,这些年变化实在太大,以往不敢想的事如今变成了现实,“飞鸽传情”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智能手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久前,该旅对今年刚入伍的新兵进行思想调查,据统计,想家、想父母的比重较以往下降不少。新兵团副政委王强告诉记者:“以前智能手机没有放开时,一些新兵有啥心事就憋着,久而久之就会出问题。现在,新兵可以按规定使用智能手机,他们有什么烦心事可以通过手机视频面对面和家人或者朋友说一说,这样更利于我们开展思想工作。”

大学生新兵赵南入伍前听说军营里不让用智能手机,便藏了个心眼,特意购置了两部手机,一部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一部还继续偷着用。入营不到3天,赵南的“躲猫猫”行为就被眼尖的班长发现,并被责令3天不准使用手机。事实上,军营是允许在休息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

3天后,赵南按规定取出手机,迫不及待地连线女友。面对女友的抱怨,赵南道出原委,了解情况后,女友表示理解,并与赵南约定以后在规定使用手机的时间进行连线。说起这事,20岁出头的赵南羞得脸通红,他说,从那以后,自己和女友聊天从“地下”转入“地上”,每次视频他都要把部队里的新鲜事和取得的成绩分享给她,他们还把这种线上聊天称之为“定时约会”。

赵南的班长薛方熊告诉记者,为了赢得女友、家人“点赞”,赵南训练、工作更加刻苦了。在新兵团里像赵南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该旅借助微信视频、朋友圈等平台,开展“晒一晒成长变化”活动,用视频晒变化促进新兵成长进步。

带兵育人有了新平台

“要说手机带来的变化,现在我们使用的‘蓝墨云班课’平台就是一个例证。”开了一天车的修理连班长李海明回到连队,第一件事就是按规定请领手机,为了补课,他点开“蓝墨云班课”APP,登录账号,加入到“说一说改革开放40年来身边的变化”在线讨论区。

谈及教育形式的改变,当了14年兵的李海明感慨颇多。“刚当兵那会儿,学习教育就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马扎,要是错过时间,只能拿战友笔记抄,现在可不一样了,只要轻点屏幕,就可以搞定。”李班长开玩笑说:“现在实行线上教育,就是想逃课都难!”

该旅服务中心司务长宗长友曾一度为提高全旅炊事员技能发愁,在研究了“蓝墨云班课”APP资源共享功能后,开办了“劲旅味道”炊事班课。一时之间,全旅炊事员纷纷加入班课,晒美食、写教程、比功夫成了炊事班的热门话题。

记者打开“蓝墨云班课”APP看到,它自带10多项教学辅助活动内容,教员可以用来开展课前投票、调查,课上展示课件、随堂测试,课后布置作业。授课人还可以依据官兵各项活动的参与完成度给出评分,系统依据评分自动排名,学习效果一目了然。

如今的军营,不论是互联网还是内网,正越织越大,越织越密,官兵学习娱乐已经离不开网。如何运用好这个时代产物?旅政委刘士秋坦言,对于智能手机的开放使用,起初他心里没底。

那些年,尽管各级三令五申,多次强调军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管理规定,但还是出了问题:有个别官兵在使用微信时无意中暴露了军人身份。

类似问题接踵而至,该旅党委当时想一“禁”了之,可又觉不妥。那段时间,“手机怎么用”已经和“训练怎么训”“教育怎么搞”一样,成为全旅上下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旅党委感到,一味地封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唯有进行正确引导、化堵为疏,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利器。

在广泛听取各级意见后,他们做出决定,全面实施“手机+”工程,开拓网络工作新天地。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该旅逐步形成了“手机+学习教育”“手机+服务官兵”“手机+人才培养”“手机+文化活动”等,打造集学习、教育、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手机使用模式。该工程一经推广,不仅解决了管理问题,更大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让“生命线”在官兵掌上如影随形。

前不久,三营七连指导员贾亚涛在主题教育准备会上,布置了下周授课的课前预习作业,要求每排上传3份不同时期我军关于“听党话、跟党走”方面的图文影像资料。任务刚一下达,官兵立刻领取手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开始检索“军报记者”“向党看齐”等微信公众号;有的下载《苦难辉煌》等电子书的精彩章节;还有的登陆央视影音等网站查找视频资料。短短一个小时,官兵就自主上传了40多份各类学习资源,不仅超额完成任务,还通过资源检索和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兴趣。其中,优秀资料将在授课时分享展示,并留存在班课资源库中供大家随时查阅。

军营生活步入快车道

19时,一营一连指导员王东宝像往常一样组织官兵收看《新闻联播》,打开电视时,一条“无服务”的信息跳了出来。见此情况,王东宝拿起手机对着机顶盒上的二维码“扫一扫”,按照提示信息,将有线电视卡号及故障情况进行提交,15分钟后故障成功排除。

事后,王东宝了解到,他提交的信息不仅传到机关有关科室,而且同步传到了地方传媒公司,根据卡号及故障情况,很快确定故障原因。

“以前处理起来比较慢,得先打电话给机关求助。而现在,只要扫一扫就能轻松搞定。”王东宝深有感触地说:“军营进入‘拇指时代’,生活犹如步入快车道,比以前方便多了。”

与王东宝有同样感触的军需营房科助理金城,回忆起以前的一句顺口溜:电话铃一响,赶快往外跑,一遍不行第二遍,反正“来回跑”。金助理告诉记者,他刚当助理时,最怕电话响,不是一连灯泡坏了,就是二连水管漏了。现在运用智能手机,他们能够通过微信及时给基层反馈信息,同时根据各单位上报的信息,将同类、同片区的单位进行筛选整合,统筹安排人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记者看到,在该旅营连公示栏、宿舍办公桌、车辆驾驶室、墙上电闸盒上,处处贴着服务二维码:法律援助扫一扫,心理咨询扫一扫,民主监督扫一扫,器材维修扫一扫,身体不适扫一扫……“扫一扫”俨然成为基层官兵解决问题的新手段和反馈问题的新渠道。

如今在该旅,类似的服务涵盖到官兵生活的方方面面。宣传科科长丛晓峰介绍,他们以手机和H5技术为媒介,围绕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政策普及、医疗服务、车辆维修、火电安全、伙食管理、有线电视保障等8个方面,建立起H5在线服务网页,将心理医生、诉讼律师、维修工人、职能科室咨询电话,以及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和安全常识纳入网页之中,构建起体系完备的网上服务系统。

智能手机改变了官兵生活,也引领着军营新时尚。体能训练时,他们号召官兵运用手机运动APP,开展“手机+运动挑战”,组织官兵线上挑战赛,定期晒晒谁跑的速度快,谁跑的距离长,谁坚持的时间久,定期评选健身达人、跑步达人,鼓励官兵分享健身经验,持续激发官兵体能训练热情。

此外,该旅还开通“手机+网上书城”,组织官兵利用网上书城读书荐书,广泛开展网上读书、漂书活动,在线交流学习经验,撰写读书体会,开展营连好书推荐会,让读书的热情高起来;开展“手机+知乎答题”,利用微信小程序知乎答题王,组织官兵网上答题升级,让知识的比拼热起来。

“改革开放40年来,军营变化实在太大,过去我们带兵育人是有什么能耐办多大事,现在我们带兵人的思维变了,有什么好想法,就研究什么新措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营教导员于林新感叹道。

图①:新战士王迪与母亲视频通话。江  耀摄  

图②:官兵利用“蓝墨云班课”APP开展学习讨论。江  耀摄  

图③:宿舍里的“扫一扫”。丁柏淞摄  

图④:官兵按规定取用手机。丁柏淞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