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名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八路军老战士,改革开放后,三次回到山东老家,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咋也想不出今天家乡的样子


讲述人:田恒高

八路军老战士,曾先后参加莱芜、济南、渡江等大小战役十余次。1933年1月出生,1945年5月入伍,1954年7月入党,1988年6月离休。

整理人:于海峰  姜玉坤

40年前,我不论咋想也想不出今天家乡的样子。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78年,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那一年,我买了一个收音机。那时,对一个家庭来说,收音机是“大件”。因当时,收音机、手表、自行车凭票买不说,还买不到。

有了收音机,我天天听新闻。印象最深的新闻,是北京出现的第一家“个体餐馆”,叫什么名如今我想不起来了,反正当时这家饭店开张时,吸引了不少群众。紧接着,一些外国餐馆也跟着开张……

打那后,广播里说的、街上议论的,几乎都是百姓身边生活的变化,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家乡变得咋样呢?

1984年夏天,怀着对家乡的日思夜想,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山东老家淄博丰水镇东高庄。刚一进村,心情就特别沉重,虽说分产单干后,村民不再挨饿,能填饱肚子了,可时钟就像停摆了一样,老家的房子依然低矮老旧,家家门前,还是一堆堆的牛粪,雨水一冲,到处都是,又脏又臭……

说老实话,那时我一连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不为别的,改革开放都五六年了,家乡为什么还没有大的变化?后来,我就想着怎样救济一下老家人,可琢磨来琢磨去也没啥好办法,最后在老战友和亲戚朋友帮助下,收集了两大包旧衣物邮了回去。

有了第一次回老家的经验,在1992年夏天时,我又准备了一些旧衣物,当连背带扛地运回老家时,却又不好意思拿出来了。因全村用上了自来水,一半人家盖了新房买了彩电、装了固定电话,还有很多家都成了万元户。特别是我回城的时候,他们不但给我拿土特产,而且还抢着帮我买票……

前两年,我再次回到老家,那里的变化完全出乎了我的想象:村里一字排开的二层小楼,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树种花,绿树红花映衬的小楼比城里的别墅都气派,平直整洁的水泥路,路两旁沟渠的水清澈见底……

“为什么当初改革开放五六年村里都没什么起色,这几年却变化这么大?”面对我的疑惑和不解,乡亲们帮我揭开了谜底,改革初期,不少乡亲担心政策会变,所以积极性不是很高。后来,随着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大家的心里也越来越有底了,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

当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后,乡亲们已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特别是在党的好政策引导下,有的搞农副产品加工厂、有的搞“农家乐”旅游,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回顾过去40年,让我感触最大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阔。我相信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的家乡以及全国老百姓,还会发生更多更好的变化!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