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母亲的乡曲


■邓一非

从我记事起,就时常听到母亲一边干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轻声吟唱带有浓郁家乡韵味的小曲。那曲调委婉柔美,如歌如诉,与浓浓的方言融合成独具风格的旋律。它飘进我的耳蜗,如涓涓溪流,让母爱的温馨浸润我的心田。

母亲于新中国成立前出生在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家里还算富足,供她读完了小学。我想,母亲哼唱的应是流传当地的民间小调,像似一种地道湘西曲风的原生态说唱,有着相对固定的调式,唱词却是母亲视情视物随意填上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总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那乡曲增添了生活的情调、色彩,也烙下了难以割舍的乡愁。

母亲20岁就嫁给了父亲,新婚不久父亲参军上了江西军大,后入朝参战。父亲回国后,母亲随军到了东北。从一座军营到另一座军营,家搬了数次,母亲忙碌着拉扯3个孩子,10多年都没回过老家。是母亲嘴边的乡曲,让我感受到深藏母亲心底的浓浓的乡音乡情。

那乡曲伴着母亲穿针引线,缝缝补补,我和妹妹弟弟在10岁前,几乎都是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裳、编织的毛衫。我每次放学一进家门,当饭菜的香味和着母亲哼唱的乡曲从厨房飘来,便会兴冲冲地跑过去,急着瞧瞧母亲做了啥好吃的,还会用手去拑盘子的菜,想先尝为快。这时母亲总是嗔怪地拍一下我的手,说道:“快去洗手,上桌再吃。”

我孩提时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很忙,加班是一种常态,还经常出差下部队。母亲一边工作一边操持家务,尽管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可从未听到母亲有半句抱怨。我是听着母亲嘴边的乡曲长大的,那乡曲让我感悟到的是母亲的勤劳、坚韧、豁达,特别是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

记得参军临行前,母亲哼着乡曲为我赶织了一件毛背心。从当兵到提干,从连队到机关,从部队到院校,那件毛背心我穿了十几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传递的是无声的教诲和力量。

那年,我妻子怀孕,母亲千里迢迢赶来照顾她。一天,我下班刚进家门,就听到后凉台传来熟悉又许久未听到的乡曲,走近一看,母亲正在细心地给刚杀的一只鸡拑毛。这是母亲特意到几里外的集市上,买来的农家自养的活鸡。当母亲把一盆香喷喷的母鸡炖蘑菇和红枣端上餐桌时,我和妻子的眼窝都湿润了。至今妻子还常说起,她怀孕时我母亲做的鸡,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鸡。

令我最遗憾的是,一生奔波劳累的母亲,不到60岁就患上癌症。她与病魔顽强抗争了5年。父亲告诉我,在母亲去世的前几个月,她还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歌咏比赛活动。

从军40多年,一路走来,母亲乐观的人生态度始终激励、鞭策着我。每当在工作岗位上立功受奖时,我都会想象到,如果母亲天堂有知,一定会高兴地哼唱起那甜美的乡曲。

转眼母亲已走了24个年头,至今她的容貌仍常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冥冥中她嘴边哼唱的乡曲还会萦绕耳畔……我确信,这就是母亲留给我的岁月也抹不去的记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