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卷我屋上三重茅”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边防官兵有了宽敞明亮的文化活动场所——

草棚俱乐部靓了,官兵乐了


讲述人:高统垒

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四级军士长,2004年12月入伍。

整理人:陈 剑、毛 规

我们连队前哨阵地有一间战争年代修建的草棚俱乐部,至今已有30多年。戍边14载,我先后2次目睹了它的巨大变化,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慨万千。

刚入伍时,我经常听老班长们讲当年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边境硝烟未散,连队前哨阵地守哨人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比较匮乏。为了缓解“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寂寞,官兵自己动手制作娱乐器材。他们用弹药箱当锣鼓,在木板上系几根钢丝做成吉他,还做出了笛子、二胡、竹板等。为了有一个专门的娱乐场所,大家将茅草屋改建为文化活动室,起名为“草棚俱乐部”。而后,你一句我一句凑了这样一副对联:“阵地亦艰苦中有甘,草棚虽陋其乐无穷”,并把它写在厚纸板上,张贴在俱乐部门口。后来,这副对联在历次翻修中保留下来,成为俱乐部的鲜明标志。

我第一次见到“草棚俱乐部”是在当兵第2年。如果不是门上的牌子,我还以为是一间杂物房。我清楚地记得,俱乐部的墙壁是竹子编的,门是木栅栏,茅草棚顶上长满了青苔,室内地面也凹凸不平。和刚建成时相比,唯一的变化就是屋顶多了几片聊胜于无的水泥瓦。

2006年的一天夜晚,风雨大作,我在站哨时突然听到草棚俱乐部发出剧烈声响,走近一看,发现茅草棚顶已经被大风吹翻,裸露的房梁也摇摇欲坠。情急之下,我叫来两位战友,合力用背包绳对俱乐部进行简单固定。谁知,突然又一阵大风吹来,四周竹墙咔咔作响。连队官兵立即带上手电筒到附近树林里砍木棍回来加固,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草棚俱乐部终于勉强扛过这场风雨。

直到2008年,草棚俱乐部终于迎来一次大的翻修,连队将原来的竹编墙换成了青砖墙,屋顶换成了石棉瓦,地面铺上了水泥。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屋,官兵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前哨阵地常年雨水不断、雾大潮湿,半年后,木质房梁开始腐烂,墙面石灰不断剥脱,屋顶的石棉瓦也出现了裂缝。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在屋顶加盖了一层油布和三四层茅草,但情况依旧不见好转,半年里必须修缮3至4次。此外,由于连队经费紧张,俱乐部里只有一些破旧的桌椅和少量报刊书籍,由于屋顶漏水,很多书报都被泡湿,无法阅读。

2010年,上级党委考虑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让草棚俱乐部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下拨专项经费对俱乐部进行彻底翻修,将屋顶换成了彩钢瓦,室内贴上了地板砖,外墙贴上瓷砖,木门换成了防盗门。同时,建起拥有近千册图书的“学习园地”,安装了电脑及液晶电视,购买了萨克斯、吉他、手风琴等10余种文娱器材。为了最大程度保留草棚俱乐部原貌,还特意在屋顶及四周墙壁上裹了一层厚厚的茅草。

新俱乐部建成以后,连队官兵都喜欢来到这里读书娱乐,因为它不仅是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更是我们边防连队30多年变化的缩影。近几年,连队官兵中1名排长考上研究生,10余名战士踏入军校大门。

上图:三代草棚俱乐部对比照。

陈 剑提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