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晃悠悠地红了枝头,渐渐皴染出成片成片的斑斓。而秋日里的柿子啊,分明藏着一段段往事,让老兵父亲难以忘怀。
到了秋季,父亲所在的部队会进驻屯子的农场里,帮乡亲们收柿子。
浓得化不开的柿香里,兵哥哥们常忙到很晚。收工时,他们挑着那沉沉的盛满柿子的担子,嘴里哼出透亮的军歌。崎岖逶迤的羊肠山路上,星星点点的亮光在游动,那是乡亲们提着倒满了煤油的马灯。
父亲说他最会旋干柿。一个镰刀头,刀尖折出一个弯,握在军人的手掌里,俨然成为玄妙的器具。一圈圈弧线在空气中绽开,一串串柿皮被轻盈地旋净。兵哥哥们学着乡亲们用线绳捆住柿蒂,连成一簇,在空中悠悠晃起、长长荡开。
兵哥哥们还独创了旋花柿的手艺,旋出马蹄形、五角星或者心形,煞是好看。乡亲们笑吟吟地夸着,当兵的干活又细又快!瓦房、田间、地头,都是兵哥哥帮乡亲们挂的柿子。他们多么希望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这满眼的柿子一般红红火火啊!
彼时,在农场,大家也在柿子树下开展很多文体活动。不得不提的,便是下棋。
“丢了兵了!”村里有娃儿跑进柿林嚷嚷着,管兵的父亲一慌,收在手中的柿子滚了一地。待听说是“兵”的棋子丢了,父亲随即轻轻地在娃儿脑袋上啄了个凿栗子:“小家伙儿,你当了兵,可别丢了。”
棋子中的“兵”丢了咋办?父亲就用5个柿子代替5个“兵”的棋子。后来,“象”的棋子裂了,柿子又派上用场,大家还发明了歇后语:柿子当棋子——充象啊!瞧,柿子又成了他们军旅生活难得的娱乐片段的见证。
每日的体能训练结束后,指导员都相约父亲一起“杀”一把。晚间,司号员一吹响自由活动的号,父亲便与指导员在柿子树下对弈。谁输了,就背着一筐柿子绕着柿林跑一大圈,沿途还要捡起熟透跌落在路边的柿子。
柿子,轻轻拉近了官兵关系。指导员每每摩挲着柿子,和父亲聊起他的从军经历时,内心深处澎湃的激情就像燃了山野的柿子红,那是一个老兵炽热的心灵世界……
当然,每年农场的“压轴戏”,就是柿子的贮存。军人和百姓同唱一台戏,一起将柿子抬到地窖里。乡亲们还教战士们将盛上柿子的小篮子挂在窑洞顶壁。而背包绳用来悬挂篮子最好不过,低垂在室内,扯拉间柿子就到嘴边了。
柿子的贮存,也是积淀糖分、默默等待成熟的过程。那时,乡亲们总说军人和柿子竟如此相像——内敛谦逊地沉淀自己,到收获时节,毫无保留地释放全部春华秋实。是啊,军人干活总是抢先,却异常低调。默契的他们心底有种军民情,叫柿子情。
风景繁盛的军营,如柿林般充满生机、大气阳刚。在这里生长的军人,许多是刚刚成年的毛头小伙儿,他们在肥沃的土地里汲取营养,从青涩到成熟,渐渐抵达生命的红红火火。
识物知人,爱满情长。秋日的柿子啊,让军人和乡亲的情感深厚如斯、香远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