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加州山火透视应急动员“硬道理”


■本报记者 程 荣 通讯员 俞浩天

薛志亮 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战略学、国防动员学的研究和教学。著作《国防动员战略论》《战略范式的四种基本维度》《谨防战略性颠覆性错误》等。
刘斯郎 青年媒体人、海外留学生。代表作品《超级中国》系列、《真实的中国与世界》系列等。2016年赴西欧留学并走访数十个西方国家和地区,2017年开始执笔记录时代。

11月,一场山火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大。面对姗姗来迟的救援,有人说这场山火烧出“不为人知的美国”。但从应急动员视角看,这场山火也“烧”出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军队院校的动员理论专家和海外留学生,请他们从不同视角透视这场山火,以期给人启迪。

1、权威高效的应急动员机制是应对灾害的关键

记者:2018年11月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天堂镇发生山火,两周内造成近90人死亡,200多人失踪。加州是美国最富裕的州,为何对这场火灾徒叹奈何?是真的无能为力还是应急救灾机制存在问题?

薛志亮:美国之所以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肌无力”并不是缺少实力,深层次问题出在管理机制上。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在灾害应急救援上实行的是各州自行为政、联邦政府协助资助的机制。相对于迅猛发展的灾情,这套机制程序繁琐、执行力差、协调力弱,难以有效调动和集中资源适应应急救援需要,有时州与联邦之间还会因为具体事项陷入利益纠结、责任推诿,导致救援效率大打折扣。事实表明,一个国家无论大小、国力强弱,应对大灾大难都需要举全国之力,仅凭一地之力往往是难以应付的。而要举全国之力,就必须建立权威高效的应急动员机制,形成包括灾情监测、反应与评估、资源调度与分配、应急救援实施、灾后重建规划实施等一整套体系和措施。

刘斯郎:2017年,我在美国某城市曾看到,遭受超强风暴两天后,倒塌的建筑物和树木周边才拉起警戒线。而此后一个月,地上的碎物始终没有人处理。

和国内“有灾难大家一起上”的模式不一样,美国灾害响应工作通常由各州和地方政府负责,所以遇到重大灾害时,容易陷入救援资金谁来出、事故责任谁负责、救灾物资要不要给、补助资金要不要批等问题上,等大家商量好了,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加州山火发生之初,总统特朗普和加州地方官员在推特上并不是商讨如何救灾,而是互相指责。究其根源,是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的救灾机制,中央和地方的协调不通畅。而且在“契约式”社会模式下,各部门各负其责,互不干涉,即使面临大灾大难,有其他部门愿意协助救援,也会陷入资金短缺、物资短缺等诸多现实问题中,从而影响救援速度。

2、完备的灾害应急预案是实施有效动员的根基

记者:据悉,加州林业和消防局拥有1.2万名员工,机构规模如此之大,为什么山火损害越来越严重?

薛志亮:加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干燥少雨的气候,茂密森林长年沉积的枯枝落叶,是易发森林大火的自然条件。据记载,1933年洛杉矶就发生了格林菲斯公园大火,造成29人死亡。类似的大火灾至今已经发生了20多起。

应对灾害历来强调预防为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实施有效动员的根基。大火灾频繁发生,折射出加州应急预案并不完备。这一点从火灾发生后的响应迟缓、撤离无序、救援不力以及灭火措施简单上就能反映出来。引以为鉴,我国各地均应针对本地具体实际,建立起完备的灾害应急预案,并实行有效管理,动态更新,确保平时依案做好应急准备,遇有灾情迅速启动,争取主动。同时强化应急指挥响应,建立固定和机动双值一体、应急和应战双应结合的值班机制,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即响应、高效运转。

刘斯郎:很难用好或不好来评价美国的救灾体系。实际上,欧美国家在很早就建立一套完整的灾害应急预案,各地区也都有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应急防御措施。例如,美国东南部地区民众,就很熟悉如何在飓风中自救。

此次加州山火,应急预案一开始虽然启动,但是并不有效。因为预案只告诉民众怎么保护自己、政府如何在灾难中维护秩序,却没有一套从政府到民众的防灾措施。撤离预案也不完善,山火中,交通要道竟然出现人员和车辆拥堵现象。另外,美国大多数应对灾难的预案会涉及“军队”,但军队的职责是在救灾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动乱,并不参与救灾。并且,美国人民财产是私有的,政府救火会优先公共区域,汽车等私有物品着火,需要自己找救火队伍扑灭。这些都是造成大火后,救援力量不足、应急预案不能有效实施的原因。

3、严格的防灾管理措施是减少灾害的有效保证

记者:很多人认为气候变化是加州山火无法控制的主要因素。那么,平时如何有效管理,减少灾害的发生?

薛志亮: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年至2017年间,加州发生山林野火5750起,消防员们在火灾季节疲于奔命。

虽然山火频发,但加州一直没有建立严格的森林防火管理措施。一方面,在火源管理上,仅仅停留在面向社区、居民的宣传和在森林公园张贴通告之类的简单措施上,防火防灾基本依靠民众的自觉。另一方面,加州“高危”房屋激增。此次遭大火洗劫的天堂镇建在森林里的山脊上,两侧是下降的峡谷,该镇居民老年人居多,应对紧急情况能力不足。这正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指责加州森林管理“太差”的原因。

惨痛教训表明,要想有效防范灾害,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我国长期实行森林防火期全方位严格火源管理,这一做法必须继续坚持并严格执行下去。

刘斯郎:西方国家虽然没有在灾难中“政府一定要对民众负责”的社会意识,但是他们对民众的防灾教育普遍做得较好,因此民众的自我防灾意识很强,像居住在一些地震、洪水多发区的家庭都有自救工具。但政府受制于制度、资金问题,在防灾管理上差强人意。比如说,在巴黎、罗马这样老牌的发达城市,会有不少地方的消防设施严重老化,应急车道坑坑洼洼。此外,作为政治博弈最激烈的州,加州有些措施被政治扯皮耽误了:今年初,有州议员提出,连年干旱导致1.3亿株树木枯死,若不清理将构成严重火灾隐患,但这一议案在州议会上因环保原因搁置。

应急救援只有做到常备实备,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急时才能拉得出、用得上。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防灾管理措施,保障防灾过程中的“后援力量”能够不空虚,让资金、物资、人力等必须到位。

4、先进的监测预警手段是预防灾害的首要环节

记者:据媒体报道,11月7日夜间,大火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始蔓延,但只有少数开通了火灾预警短信服务的居民收到了短信提醒。这是否说明加州山火暴露了美国火灾预警系统的漏洞?

薛志亮:加州山火不是一下子就烧成后来这个样子的。但是,由于监测预警手段滞后,错过了最佳响应时机,再加上初期灭火和救援行动组织不力,让本来有可能控制的火情转变成了吞噬众多生命、摧毁巨大财产的燎原烈焰。

事实表明,在应对灾害上,预防比救援更重要,监测预警是预防的首要环节。遗憾的是,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大国,尽管拥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电子预警、航空监测等技术手段,却没有将其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防灾救援上。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引以为训,积极发展先进技术装备,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尽快建立符合国情、省情、地情实际的智能化、全天候、立体化的灾情监测预警体系,力求把灾害控制在萌芽或初发状态。

刘斯郎:美国对灾难的监测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在预警方面,很难“及时”。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的欧美国家在灾难来临之前都是有技术监测的,但在是否发出预警,怎么发出预警的问题上存在漏洞。这样的情况也暴露在加州山火中,当特朗普宣布危险区域大撤离之后,还是有很多民众没有撤离。美国一些媒体分析认为,除了客观的火势过大问题外,最根本的症结还是信息传达不通畅,一些民众未来得及反应就被大火包围。

这是因为美国的预警信息传播,还只是停留在电视播报、广播提醒等技术手段,政府无法通过各大电信运营商向民众群发避灾预警信息。此外,政府未能及时激活与受影响地区每部电话连接的“安伯”紧急预警系统,导致预警信息和民众接收之间产生了障碍。

资料:俞浩天 制图:扈 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