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珍视军转干部这笔“宝贵财富”


■李秦卫

近日,一则“6名军转干部担任地方副市长”的新闻在网络上持续火爆。网友纷纷点赞,汇聚成一个特别整齐洪亮的声音:安置好使用好军转干部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在新战场再建新功是广大军转干部的共同心声。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越强大,越重视发挥退役军人的作用;退役军人的作用发挥越好,对这个国家和军队的助力也越大。重视发挥军转干部的作用,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从健全军转干部安置法规到拓展安置渠道,从深挖安置潜力到强化安置问责,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军队参与、社会支持的军转干部安置格局,讲政治、讲政策、讲责任、讲感情也贯穿于安置工作始终。

“我也是一名军转干部。”在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暨2014年军转安置工作会议上,习主席一句这样的开场白让广大军转干部倍感亲切。在这次会议上,习主席强调,“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关心、倍加爱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健全“阳光安置”工作机制,探索“人岗相适”有效办法,完善“专项培训”制度措施,推动军转安置工作顺利落实。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个别地方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做得还不够好。有的把军转干部不当财富当包袱,希望本地的安置指标能少就少,越少越好,主动安置意识不强;有的把安置工作当普通任务完成,只求完成不求完美;还有的甚至对军转干部当年安置随后闲置,要么给军转干部闲差,要么让军转干部当“板凳队员”,只安置不使用。这些想法和做法,与情不符,与规不容,必须强化站位,提高认识,坚决纠正。

毋庸讳言,随着地方党政机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近年来企业减员增效,一些单位在安置军转干部中会遇到一些压力。也不否认,一些军转干部在实现“军转民”的过程中还需要提高能力素质。但纵然有再大的压力,有再多的理由,也都不能成为不安置好军转干部的借口。广东省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责任,安置工作连续3年提前完成;重庆一家公司6个“军转干部突击组”2年攻克14个难题,成为单位的重要力量。这些单位安置使用军转干部的实践告诉我们,“军转干部是宝贵财富”的观念树得牢,一切的难都不是难、不会难。

哲人有言:“一件东西有没有价值,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并挖掘其价值。”军转干部是宝贵财富,宝贵在何处?在他们对党忠诚、为国爱民的理想信念上,在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能力素质上,在他们遵纪守法、坚韧不拔的优良作风上。“发现并挖掘”他们的价值,军转干部才能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军转干部吕建江像攻山头一样攻克工作难题,坚守的安建桥警务站被更名为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军转干部谌应新担任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开办知识讲堂、开展对口帮扶、真情化解矛盾,两年就让全村迈上了小康路……在各个岗位的干部队伍中,在搏击市场的商业精英中,在科研战线的领军人物中,都能看到广大军转干部的身影。

我们期待更好的未来,也要直面当前的困难。对军转安置,我国有完善的政策保障。但保障是保底,而不是包揽。应该看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办的事情很多,同时国家财力有限,不能脱离实际去提供不符合国情的安置。因此,广大军转干部还应有正确的认识、理性的期望,把国家政策和自身努力结合起来。

德国军事家沙恩霍斯特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都对退伍兵充满热爱,那么他们的国家和军队是很难被战胜的。”真心期盼,在安置工作中,多一些供给侧思维,多一些针对性培训,多一些人岗相适。唯有如此,军转干部才会永不“出列”,在发挥才能中重新找回成就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