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组织的“冰雪砺剑-2018”实战化训练,吴东、朱璇和我主要负责电磁频谱分队战斗行动理论授课、想定作业组织,以及比武竞赛裁判工作。作为一个南方人,第一次来到-30℃的阿尔山,一下火车瞬间就被冻透了。但是一到训练基地,我就被沸腾的训练场景深深打动,不愧为行业领域的第一支预备役部队,骨子里透着“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闯劲:极寒边塞应急拉动,训得特别难;技术战术竞赛,搞得格外全;力量手段军民一体,融得非常深。
在研究制定战斗计划时,集训队员纷纷提出专业的建议:“应该准备牵引绳”“应该严令禁用公网手机”“应该对染毒车辆进行洗消”,一点也感觉不到他们是预备役。座谈时,大家踊跃发言:“电子对抗时会不会吃亏?”“同频干扰信号我们分得开!”“纳秒级的复杂信号怎么监测跟踪?”我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他们对电磁领域斗争形势的担忧,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解决战场难题的执着。
这次集训,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政委徐堃反复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在战时用得上?如果赋予我们作战任务,我们能不能完成好?”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涌流在这支部队全体官兵身上,更体现在此次集训全程。训练环境“真”,运用多种辐射源逼真构设复杂电磁环境,利用极寒山地构设严苛气象水文环境;训练内容“难”,抓住方案计划制定、应急拉动、要素开设、战斗值勤等重难点来设计训练问题,提高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训练要求“严”,严格训练标准,按照大纲训,按照题库考,严格作息制度,坚持早出操晚点名;训练导向“实”,不搞假把式,杜绝形式化,不编脚本、不背台词,用实装、出实兵、为实战。
这支部队,能接硬任务,能啃硬骨头。他们不但保障了几十场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还连续多次参加大项演习,甚至远赴境外执行演习部队的频谱安全保障任务。对电波安全的不懈追求,让他们能够在背景噪声之下发现特殊敏感地域对讲机的泄密隐忧;对电波信号的熟稔识别,让他们能够在沙场点兵中发现隐藏在宽带噪声中的干扰信号;对电波参数的长期累积,让他们能够在查找“黑飞”时不出大门第一时间锁定非法无人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预备役部队,在电磁空间的斗争中,不但能够用得上,而且能够用得好!
(作者单位是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