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土菜窖、砖瓦菜窖到多功能新型保温菜窖,新疆边防官兵的副食保障乘上了新时代快车——

高原边防吃上江南新鲜菜


绘 图:扈 硕

讲述人:王彩云

湖南澧县人,2005年12月入伍,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玉其塔什边防连四级军士长。

整理人:刘 慎 秦若明 周 硕

我所在的玉其塔什边防连位于中吉边境的帕米尔高原,这里海拔高达3059米,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6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40摄氏度,素有“雪海孤岛”之称,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都是封山期。之前,一到封山期,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吃不上新鲜的蔬菜。

我刚入伍那年,老班长告诉我,由于边防连气候以及条件原因,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连队都是用土菜窖储藏冬菜。这种土菜窖一到冬季只能靠烧炉子来维持窖内温度,火炉温度不够稳定,抵挡不住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新鲜蔬菜很容易被冻坏。这个时候,大家只能靠沙堆里掩埋的萝卜、土豆和晒干的白菜过冬,餐桌上天天都是“老三样”。那时,大家最渴望的就是能吃上一顿绿色蔬菜。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到边关哨所,边防连的供暖设施有所改进,土菜窖安装了温度更高、更稳定的暖气。2007年,连队菜窖也由土菜窖升级成了砖瓦菜窖。司务长还买来湿温计、PH试纸,在测量冬储蔬菜适合的温湿度、酸碱度后,从山下扛来泥沙模拟测试土壤环境,蔬菜保存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冬季,大家可以吃上一段较短时间的新鲜蔬菜。但由于连队封山时间长,还是有许多新鲜蔬菜会因储存环境问题被扔掉浪费,特别是反季节蔬菜的储存方法,一到冬天就“失灵”了。

前些年,我的妻子谭弘梅千里迢迢从湖南老家来看我。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我之前从未和她提过这里的环境。妻子上山那天,问我需要带些什么,我迟疑了半天说:“带点绿色青菜吧。”妻子听了很是不解,但她还是从超市里精挑细选了一篮子新鲜蔬菜带上山。当天晚上,连队组织了一次会餐。餐后,好多战士专门跑过来,向我妻子表示感谢。

会餐时,细心的妻子发现我和好多战士都手指甲凹陷、头发稀疏。她询问我多次,我才告诉她,这都是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缺乏维生素造成的。此时妻子才明白我要她带新鲜蔬菜上山的原因,她心疼地流下眼泪,同时对我的工作更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

有一年春天,眼看封山期就要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再次将连队围成“孤岛”。菜窖接近“弹尽粮绝”,本来送菜计划已上报服务中心,谁料次日安排的送菜车走到半路由于天气原因,不得已又返了回去。最后连白菜、萝卜、土豆也吃完了,大家站在菜窖门口大眼瞪小眼。

这时,我灵机一动,将妈妈从湖南老家给我邮寄过来的那一罐辣椒酱贡献了出来,每天大家用一点点辣椒酱炒米饭吃。刚开始大家吃着还挺香,一周下来,吃得我们看见辣椒酱就反胃。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防部队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让哨所官兵能够吃上新鲜蔬菜,上级划拨了20余万元资金,为连队修建了一座冬季能保存、夏季能保鲜,配套设施齐全、使用方便的“新型保温菜窖”。里面还配备了臭氧机、自动加湿装置。现在,连队官兵每顿吃6个菜,三荤三素,一汤两主食,在漫长的冬季能够吃上新鲜蔬菜不再是奢望了。

“新型保温菜窖”落户高原后,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也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如今,走进我们连的新型菜窖,蒜薹、蘑菇以及像秋葵、苋菜等这些之前很难见到的来自江南水乡的蔬菜都被码放得整整齐齐,绿色、黄色、红色……仿佛是个大魔方,光是看着,我们心里就乐开了花。

餐桌上粉蒸肉浓香扑鼻,蒜薹炒肉口味鲜美,蔬菜蛋汤清鲜爽口……巡逻的战士一回来就能吃上可口丰盛的饭菜,这不但有效缓解了高原病的诱发症状、及时补充人体维生素,大家伙儿练兵备战、执勤巡逻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