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划竹筏巡边到科技控边,姐告护边员岩旺父子接力巡边56年——

“天涯地角”的历史变迁


讲述人:岩 旺

1972年6月出生,姐告原住居民、村长,姐告边境护边队队长。

整理人:韦启位 赵 芳 陈美洪

12月20日,天刚蒙蒙亮,我再次带着护边队来到姐告前哨排和官兵一起巡逻,和父亲一样,我也在这条边境线上走了28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巡查边界,即使不出门也能对边境进行全线监视,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被称为“天涯地角”的姐告位于云南瑞丽江东岸,与缅甸木姐接壤,是瑞丽市唯一的跨江村镇。上世纪60年代,我的父亲成为姐告的第一批护边员,那时候边境沿线没有路,巡边都是走田埂、划竹筏,全长4.2公里的边境线,只是用简易的竹篱笆围了起来。

1990年,我从父亲手上接过护边员的担子,当年姐告被规划成经济贸易区。那时的姐告只有两个村寨、一片农田,国家为了统一开发,开始征收土地、填地基,沿线的竹篱笆拆掉了,修起铁栅栏,瑞丽江上也架起连接瑞丽和姐告的钢架桥。

虽然有了路,但巡查位于南拔河江心岛上的中缅79附1号界桩,还是要靠竹筏。记得有一年夏天,连续下了两个星期的雨,瑞丽江江水上涨,岛上很多地方都被淹没,恰逢官兵过来巡逻,我们便一起过江去查看界桩。由于竹筏小、江水急,只能分两批运送。我和第一批巡逻官兵安全抵达对岸,但第二批就没那么顺利了。当竹筏快到岸边时,突然一个激浪打来,竹筏猛晃几下,一名战士被打翻到江里冲走了。我和两名护边员赶紧往下游跑,在河流转弯处把他拦下来拖上岸,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感到后怕。

后来,随着姐告经济的发展,江心岛与姐告之间架起桥梁,再也不用划竹筏巡边,如今的江心岛成了“一岛两国”旅游景点。

2000年,国家批准姐告实施“境内关外”的特殊监管模式,边境贸易开始飞速发展,来姐告定居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商铺、楼房、货场相继建起来,路也从以前的1条变成6条。经过规划后,边境沿线贯通一条8米宽的水泥路,我们的巡逻路越走越通畅。

党的十八大以来,德宏州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工作深入推进。现在姐告的边境国防设施已全面升级,不仅有了电网和报警器,还装上120台电子监控设备,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足不出户也能随时掌握边境沿线情况。

四十年栉风沐雨,姐告从一个只有24户人家的贫困村寨,到如今成为常住人口超过1.1万人的经济贸易区,国防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仅仅4.2公里边境线的变化,见证的是时代的变迁和祖国国防的日益强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