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经济动员当求“兵贵神速”


■韩秋露

信息畅通是当代社会的一大鲜明特征,信息化战争是未来战争的基本模式。国民经济动员保障战时所需、影响战争进程,应充分借助国家信息化成果,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高效地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为部队打胜仗提供有力保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开展经济动员包括加强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工作量大、牵涉方面多,需要抓住重点、扭住关键。

以融合模式提速。当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融合模式推进国民经济动员乃至其信息化建设,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国民经济动员部门应依托具备军民两用潜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加强本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期提高动员效率,满足信息化战争需要快速保障的要求。

对已建成的民用信息网络设施,应通过加改装、租用、征用、预留等方式,拓展基础设施特别是几大电信运营商通信平台的功能,使之逐步具备平战转换、寓军于民的能力。对正在筹划尚未建成的重要设施,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按照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贯彻国防要求的有关标准预置国防功能,努力实现一项投入、多重效益。

以集成方式提速。集成方式是通过动员单位、动员要素、保障对象之间的有效对接,建立跨系统、跨地域的一种工作模式。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使部队对驻地有所了解,使动员部门及时掌握部队需求,避免出现“任务部队不知地方家底,跟着感觉提需求,动员部门准备不足仓促上阵”的被动局面。省军区系统处于军地结合部,应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把部队所需与地方所能、相关企业所长及时结合起来,防止因各方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动员盲点、资源闲置。

另一方面,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统筹使用优势资源。可先将重点物资动员的范畴扩展至整个区域,建立由一地为主、其他地方为辅的协同保障机制。在深化机制过程中,通过逐步完善潜力数据库,促进区域动员整体资源信息共享,力求战时部队需要哪一方面的保障,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实施和提供哪一方面的优质资源。

以技术手段提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重要的战斗力和保障力。国民经济动员部门应最大限度地引进先进技术,把国家日益增强的科技优势变成快速动员优势。

比如,可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平时简化动员潜力调查工作量,实现数据实时更新;战时迅速实施“靶向定位”,筛选出相关行业最适合的数据作为决策参考,既可保障其他数据的安全,又可减少数据调查的时间。再比如,可借助“互联网+”、卫星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物资运输可视化、物资源头可追溯,实时发现配送问题,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还比如,可利用车联网、无人机、无人配送等新技术新装备,降低人为失误和战时人工配送危险,提高动员配送效率。

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队伍。应通过与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办学方式,组织动员系统人员学习掌握信息化设施维护、信息化系统管理等技能,力求人人能够操作业务范围内的信息化设备设施。在此基础上,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将一批信息化人才纳入国民经济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并不断赋予任务加强锤炼,借助“外脑”之力助推经济动员信息化水平提升。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