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梦里山乡


■刘 波

年关临近,许多人都宅在家里“歇冬”,杨海生却仍然忙碌着。虽然已脱贫,但他没有选择坐享悠闲。哼着小曲、手提铁镐、肩扛麻袋,深一脚浅一脚地穿梭在崇山峻岭的竹海之间。他在找寻“山珍”——冬笋。

冬笋味道鲜美,供不应求。挖冬笋是个技术活,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眼力和巧劲儿。若是生手,忙碌一天落个空手而归也不足为奇。爱琢磨的杨海生早已成了“老把式”,能根据竹子的分布情况和主要根系走向,来判断冬笋的大致位置。一天下来能挖30多斤,挣几百元钱。

这样的收入对杨海生来说曾高不可攀,现在却触手可及。

杨海生年幼时一度很自卑。从记事起,他就发现自己与其他伙伴不一样:右手和右脚先天性畸形,手指无法展开、腿脚难以伸直。由于家里兄妹多、负担重,杨海生的成长始终与苦相伴,忍饥挨饿是常态。但杨海生从小就格外勤奋,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活。

在热心人的撮合下,26岁那年,杨海生和邻村女青年官发娣结婚成家。妻子也是残疾人,大女儿杨凤、二女儿杨燕先后出生,全家的生活更显窘迫。青黄不接时,吃的粮食要靠政府救济;天寒地冻时,穿的棉衣要靠乡邻赠予。

2016年初,村子里来了几位“军装绿”,杨海生家的情况随之发生转机。

杨海生所在的杨古村位于3县交界处,人多田少、山多地薄,属于深度贫困村。300多户人家中,贫困对象就有62户、266人。作为驻守在红都瑞金唯一的军事机关,瑞金市人武部把杨古村作为定点帮扶村,挑选素质好、懂“三农”、能吃苦的同志组成工作队长期驻村,全身心投入扶贫。

很快,杨海生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一份享受帮扶项目一览表。夫妻俩都申办了残疾证,每年可领取2400元残疾补助,一家4口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再也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除此之外,全家每年还有1.6万余元低保金。

工作队经过积极协调,争取到4万余元,为杨海生盖了一套宽敞牢固的保障房。2017年雨季来临前,一家人乔迁新居,“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操劳的父亲、艰难的家境,曾让正在读书的两个女儿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两人都向父亲表达了辍学的意愿,大女儿甚至还从学校卷回了铺盖。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有我们在,姐妹俩一个都不能辍学!”人武部领导的话掷地有声。不到3天,大女儿就重返校园。

安居梦实现了,还要乐业才行。杨海生先后报名参加工作队组织的白莲、毛竹、油茶等经济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培训。随后,他得到一个扶贫专岗,到村里当保洁员,每月能挣700元。这辈子能拿工资,是他连做梦都没敢想的事。

夫妻双双残疾,缺劳力是脱贫遇到的最大“拦路虎”。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每到关键时刻,都会来到杨海生家里的几亩田地,帮助他们改良深耕、播种施肥、收获销售。人武部领导还承诺和他家结成长期帮扶关系,持续给予劳力上的援助,让他吃下“定心丸”。

杨海生家周边就是一大片树林。在结对干部的提议和援助下,他依托专项产业扶持资金,在林子里养殖4头肉牛,年增收近7000元。

一年前,杨海生采纳人武部领导的建议,散养了一批土鸡。它们体格娇小,肌肉结实。在电商平台上,一只鸡可以卖到100多元。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杨海生家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脱贫线一大截。

和杨海生的家境一样发生变化的,是整个村子的面貌。人武部多方协调并落地738万元,用于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的脱贫根基一步步夯实。

如今,杨古村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各户,一座座新房屋点缀山间。全村和杨海生一道脱贫的,还有其他59户、255人。剩下的2户、7人也已达到脱贫标准,正在走脱贫退出评审程序。

村容村貌的日新月异、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让杨海生和乡亲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不久前,乡亲们自发在村口古牌坊的另一侧,立下一座石碑,刻上“梦里山乡”4个醒目大字,寓意大伙儿过上了梦中想要的美好生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