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硝烟早已散尽,老兵暮年有一个愿望——

想见见一起打过仗的老战友


■张文智 本报记者 鲁文帝

记者(左一)采访老兵宁祥勋(中)。张文智摄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南王珠村,拜访曾参加抗美援朝“五圣山阻击战”的尖刀班班长、91岁高龄的老兵宁祥勋。

宁祥勋,1928年2月出生,1947年12月参军入伍,1948年4月入党,先后参加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1951年在朝鲜战场荣立三等功并身负重伤,二等乙级伤残军人。1962年,他放弃干部身份回乡务农。

和记者同行的,还有胶州市人武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走访慰问组,屋子的一角放着他们带来的米面、蛋奶等年货,还有一辆手动轮椅。胶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半个月前计划给4位有需要的优抚对象配备电动轮椅,只有宁老指定要手动的。“扶着轮椅可以多走走。”宁老笑呵呵地说到。

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宁老讲起战争经历时情绪激昂。渡江战役,“敌军一天跑60里,我们就疾驰180里向敌占区奔袭”;入朝参战,“碰上难啃的‘硬骨头’,就由我们尖刀班来”;阵地战,“子弹打没了,就在煤油桶里放些石块和炸药,一炸一大片”,这种“土炸药桶”多次成功击退敌人。

“受伤都是迎面的子弹打的,证明咱没藏没躲更没向后跑。”宁老谈起刻骨铭心的五圣山战斗,眼中闪着亮光。“三天三夜,成功阻击敌人五次进攻,一个营都打没了……”

宁老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黝黑的小木盒。退伍军人证明书、立功奖状及残疾军人证,老人珍视的东西都存放在里面。他拿着最新的一本残疾军人证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宝贵的东西,比立功奖状都珍贵:“因为国家对咱的关怀都在这里面。”

党的十九大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成为社会共识,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暖心举措,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优抚政策,让军人感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崇。

“每个月国家发的各种补贴都花不完,住院看病也有医疗补助。”宁老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现在住的新房也是2016年民政局拨款修葺的,国家从未忘记我们这些老兵。”宁老说。

谈到新年愿望,宁老说:“一是见见在尖刀班一起打过仗的老战友,二是到天安门看升国旗。”五圣山战斗中宁老带领的尖刀班是临时抽组的,宁老只记得当时喊战友们“小张”“小杨”,战后只有三位战友幸存回国。这些年,宁老一直在寻找这些战友。

一日战友,一生兄弟。硝烟早已散尽,这位英雄老兵暮年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生死与共的老战友。衷心祝愿宁老和他的战友们都健康长寿,有机会再次相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