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风骨与气节:穿彻历史擎举当下


■刘金祥

作为一种道德风范和信念追求,风骨和气节体现和反映着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状貌,点绘和状摹着中华民族高贵的精神谱系和壮美的生命形态。

魏晋南北朝以降,风骨一词被用来衡量文学艺术的格调和品位,意味着文章诗词中端直言辞和骏爽风格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文重风骨,人更重风骨。后世往往用风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用风骨来裁断一个人的德行和操守,于是风骨就成为一种高迈而超拔的人格境界。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风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和具象,表现在人的志向取舍和行为选择上,大都与作为重要道德标准的气节在逻辑上相提并论。尽管气节指的是个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但作为一种操守标尺和价值标签,风骨和气节在中国人精神文化中均表征正向维度,在中国人价值体系中均代表高尚指标。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翻阅典籍检索史书,不难发现危难之际高昂头颅、坚挺脖颈的人,往往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知晓救国济民的策术和路径,富有理想追求和家国情怀,具有担当自觉和正义良知,是引领时代走势的先进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他们有强大的文化内省力,修身不息、中正自持,志昂意坚、报国济民,以风骨和气节抵御功名和欲望的诱惑,以风骨和气节厘定高尚和卑下的边界。

沧海横流,方显风骨和气节。每当国运存续和民族危殆的关键节点,中华民族的脊梁和中坚便提出正确主张,发出正直声音,或直言极谏,或奋起抗争,力求以铮铮风骨挽狂澜于既倒,以凛凛气节扶大厦之将倾。无论是东汉“党锢之祸”斗争中的李膺等官僚文人,还是北宋“靖康之难”时的陈东等太学生,抑或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的谭嗣同等六君子,为了维系江山社稷和保全黎民百姓,敢于替圣贤立言,勇于为生民请命,甘愿抛洒一腔热血乃至身家性命,书写了不朽传奇和激越壮歌。由此看来,风骨和气节是他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依凭和标识,是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根底和源头。

当然,有些人的风骨和气节是经不住考验的。在利益美色诱惑中骨质疏松、在民族大义面前气短节折的败类,为时人所唾骂、被后世所不齿。这种才高品低、有才无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例。

风骨和气节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标的、正义凛然的表征、不卑不亢的刻度,解读中国历史,就是在品评风骨与气节,就是在与无数金声玉振的民族英魂交流对话。不受司马氏拉拢腐蚀、宁肯在洛阳打铁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于刑场上弹奏一曲《广陵散》,完成了人生的精彩谢幕,其风骨与气节常在恒存;菊之君子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视民如子,守志不阿,其风骨与气节峻峭拔俗;在仰天大笑中吟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一代诗仙李白,狂放不羁,桀骜不驯,其风骨与气节傲岸卓群;屡遭贬谪流放但依旧吟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世奇才苏轼,放达率真,疏狂自适,其风骨与气节磊落峻爽。他们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以光风霁月般的风骨与气节,从庙堂走向江湖,从俗世走向审美,从庸常走向良知。

几千年来,中国人历尽沧桑,饱经忧患,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当伫立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之巅俯视社稷凝眸苍生时,眼神里闪烁的是孔孟的忠善仁爱、老庄的达观超然和佛禅的慈爱悲悯,这深邃而温情的目光,恰恰就是中国人难以销蚀的风骨和永不褪色的气节:天下与自身兼济,政治抱负与自然生命同置,家国情怀与个人追求并存。

风骨和气节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传承性。中国几乎所有有关风骨与气节的典型,既见诸典册史籍里,又流传于民间传说中,这绝非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社会进步的逻辑使然。它表明风骨和气节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因时空迁变游移而减弱消亡。可以说,无论是动荡纷乱年代的叱咤风云,还是繁盛勃兴时期的埋头苦干,须臾离不开风骨与气节的支撑。

今天的中国和平发展已70年。的确,在承平环境中和安逸氛围里,大部分国人都在追求物质享受和快乐生活,与忧患和危殆紧密相连的风骨和气节则很少被提及和关注,人们失去了对风骨与气节应有的追寻和珍视。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当时光流转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那些碌碌无为甚至玩世不恭的人应该有所清醒和觉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锻铸着风骨与气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磨砺着风骨与气节,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严峻复杂形势呼唤着风骨与气节。在情势变幻、挑战频仍和任务繁重的当代中国,风骨与气节能否返璞归真、重新振作,忧患意识、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能否光大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具体成效,决定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风骨与气节曾如日月高悬于朗朗乾坤,曾似江河飞奔于万古千秋,不断书写和鸣奏着中华文明瑰丽璀璨的华章金曲。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骨与气节一定会更加鼓荡奋拔、硬朗弥坚,一定能激发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