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创新发展


■李炳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后,国防动员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职能,积极适应由直接支前参战转变为协调军地、面向三军、支援保障部队作战的新任务、新要求,就要坚持党管武装原则、聚焦务军备战、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坚持举旗铸魂,牢牢把握党管武装正确方向

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抓好党管武装工作是党委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加强理论武装。自觉把习近平强军思想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纳入党校教学课程、纳入各级干部岗位任职培训,增强谋武装、抓武装、兴武装的荣誉感、责任感。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积极做好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悟信仰、信念、信心之伟力打牢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基础。

深化党管武装制度建设。完善议军会、党管武装述职、领导干部集体过“军事日”等制度,通过落实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全面强化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抓武装工作的素质。积极关注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进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及时配套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党管武装、拥军支前、兵员征集、军事设施保护执法等地方性法规文件,着力解决管武兴武、务军优军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

落细落实全民国防教育。用好全媒体平台,充分借助报刊、网络、微信、客户端,力求图文并茂、立体送达,推进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实现“地域全覆盖、民众全普及”。将国防素质培训向基层一线延伸、向行业系统拓展,突出军事理论、国防知识、军事技能等内容,对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定期检查党管武装工作,加强量化考评,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补齐工作短板,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聚焦务军备战,着力提升国防动员质量效益

坚持把服务能打仗、保障打胜仗作为党管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着力提升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支援保障力。要在服务保障备战打仗、提高应急应战能力上,坚决做到管武不惜力、建武不惜财、强武不惜才。建立和落实军地联察、联情、联商协作机制,定期组织对辖区重要目标和交通要道进行现地勘察,对接完善战时支援保障、防卫作战、保交护路、人民防空等方案体系。

着力提升核心能力。围绕新体制新使命,紧贴职能任务,突出新质力量,进一步细化优化民兵力量编组。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探索完善基干民兵集中轮训新模式,强化基础训练、指挥演练和重难点攻关,全时保持成建制、成规模的民兵分队担负备勤任务,形成“常训常备”新格局,确保一旦有事能快速应对、果断处置。幅员广、行政区划多、发展底子薄的地区,本着就近就便、宜训宜战的原则,建设打造“中心+片区”训练基地,为基地建设规模化、练兵轮训常态化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智慧动员,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精准掌控战略物资潜力,建立通用装备、军需食品和战场救护等物资储备机制,加强支前物资供应站点建设,把国防动员潜力优势转化为战场打赢优势。

打牢国防动员基础。坚持科学征集、精准征集、廉洁征集,研究出台大学毕业士兵优待安置政策和奖励办法,激发高素质青年应征热情,不断提升征兵工作质量。以“基础性教育、适应性管理、体验式训练、过筛式查验”等为重点,抓好役前训练,缩短应征青年入营后的适应期、过渡期。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建管,抓好不同类型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有效解决在机构设置、场所建设、运行机制和保障方式等方面遇到的矛盾问题,夯实基层武装工作基础。

加强军地协同,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兴国之举、强军之策”的高度,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融合落实,推动军民融合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

坚持军地同向发力。加快研究出台推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工作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机制保障。秉持“国防工业优先”的理念,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资源互惠共享,为军工企业进驻创造条件。探索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一批军民融合标杆企业。积极举办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为创新成果搭建展示交流、转化引导和对接交易平台。

倾力服务打赢。位于部队过境的重点地区,按照平战衔接、军民一体的要求,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中融入军事需求,支持修建国防战备公路、在重要战略点位预留通信光纤接口。通过实施能融尽融、可合皆合的一系列举措,逐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弘扬优良传统,不断开创双拥共建新局面

接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坚决贯彻习主席“把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当作分内的事”的重要指示,以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扎实做好拥军支前各项工作。以如若事亲的深厚情感,倾力为部队官兵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巩固发展新时代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

鼎力支持军队调整改革。定期走访新移防驻军,听取建议需求,配合完善基础设施,帮助解决问题。支持驻军全面建设,在手续审批、经济补偿、法律援助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相关问题见底清零。

积极排忧解难。坚持把拥军优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新政策、新举措,积极协调解决“后院”“后路”“后代”等实际问题。探索规模化、常态化、规范化、个性化的“四化”路子,妥善安置好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优先解决军人子女入托、入学、就学问题,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就读、高中教育阶段入校实行降分录取的政策。探索军地联席解决涉军维权问题,成立涉军维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各级法院建立合议庭,对涉及军人军属的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减免有关费用,更好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坚持服务建设大局。坚持围绕发展建武装、建好武装促发展,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共建共进。把民兵应急救援力量纳入地方应急力量体系,建立军地联合指挥、情报互通机制,确保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一旦来临,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帮建支部扶志、发展产业造血、助医兴教强基、汇聚合力跃升,形成“军民携手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