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刘金祥

3月4日下午,习主席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一精辟论述和明确要求,既是对我国文艺、社科价值取向和发展规律的深刻阐发,也是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寄予的殷切希望。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作为时代前进的引擎与号角,文艺和社会科学能够有力引导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充分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集中彰显一个时代的文化自信。大凡史诗性的文艺作品和经典性的理论著述,都是以时代精神为统领而涵育、打磨和淬砺出来的。由于反映时代变革、采录时代脉动、摹绘时代精神,所以文艺和社科精品能够绽放出璀璨的艺术魅力和夺目的思想光彩,能够迸发出驭动社会迁变和引领时代潮流的精神伟力。时代的进步历来就与文艺发展和理论成长如影随形,伟大的时代需要繁荣的文艺和有温度的理论作为精神支撑。《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人间喜剧》《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和《国富论》《战争论》《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矛盾论》《实践论》等这些名篇巨著,承载和传播着时代精神的主导旋律和时代前行的高亢音符,永远成为社会变革的历史见证和时代创新的文化标注。

当今中国,正处在快速承接现代化主潮并置身世界发展前列的历史时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时代,忠实记录、迅捷书写、热情讴歌、艺术再现这个恢宏壮阔的伟大时代,为人民群众提供和奉献文艺力作和理论巨制,既是文艺创作和社科研究的核心任务,也是当代中国文艺和社科工作者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而要确保文艺创作和社科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坚持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行,大力倡导和弘扬时代精神。

作为时代生活的形象反映和理性升华,文艺作品和社科成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和结晶,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古今中外,文艺和社会科学无不遵循这样一种逻辑和法度: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频共振,随时代繁盛勃兴。在人类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文艺和社会科学都能发时代之心音、伴社会之节律、奏历史之弦歌,成为时代演进的先导和社会变革的先声。正因为此,不同时代的文艺和社会科学才氤氲着不同的时代气息、时代精神与时代气质,才呈现出不同时代的面影、烙印和特征,才成为不同时代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形象写照与理性概括。回望中外文艺发展史和社会科学演化史,不难发现,众多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广布流传,且至今依然葆有艺术魅力和理性力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作品著述均从某一侧面折射和传递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足迹与时代精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面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一伟大时代,中国当代作家艺术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趋势和特点,积极投身新时代风云激荡的改革实践,把反映、回应和揭示时代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顺应时代走势、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问题、承担时代责任,自觉扬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文艺创作和社科研究寓于时代进步之中,用更多高扬时代旗幡、镂刻时代足迹、鸣响时代回声、镌绘时代图谱、阐释时代症候的文艺作品和科研著作回赠给常言常新的时代。

习主席曾经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历史是人民的创造,新时代是人民的新时代,反映新时代就是礼赞人民,歌颂新时代就是褒扬人民。在新时代的宏阔舞台上,文艺和社科工作者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反映时代呼声和展现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脚踩坚实大地,心贴人民冷暖,通过置身多维、多元、多彩、多变的现实生活,在了解百姓生存状况中汲取创作养分;通过深入工厂、田野、军营、学校等基层一线,在把握群众思想脉搏中寻找理论支点。用文艺表达人民心声,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