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边防线上书写家国情怀


■张凤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出塞》抒发了古代戍边人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之志。今天,在绵长的边境线上,护边员心系国防,无私奉献,同样令共和国铭记。

护边员是军民合作开展边境防卫的重要成员。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新疆、西藏等地就出现了义务护边员的身影,他们在最艰苦的边境地区默默守卫着国境安全。从2009年开始,护边员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发展起来,如今,护边员队伍成为守卫边境的一支重要力量。

护边员大都是当地居民,长年扎根边疆,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熟悉当地气候环境,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是真正的边境“活地图”。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护边员对每寸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厚重的家国情怀,所以说一些护边员既肩负起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任,也主动担负起一名“边防战士”的重担,无怨无悔地守护着祖国边疆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我们从护边员身上看到了那种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和情怀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全民的国防、全民的使命、全民的责任、全民的担当,全民都要强化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全民都要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只有如此,国家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国防才能不断强大。

回过头讲,护边员毕竟不是真正的军人,某些方面的能力素质上与边防战士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部队应不断加大对护边员能力素质的培养,使他们熟练掌握民族政策、国防法规和军事技能,确保他们遇到情况能够快速、合法、有效处理。护边员要发挥自身亦军亦民的双重身份优势,广泛在生活区开展国防知识宣传,提高边民的国防观念和边境安全意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国家无战事,边关有军情。对于边防军人和护边员来说,边境永远没有和平时期,时刻枕戈待旦,随时应对敌情,这是边防人面对的常态境况。硝烟未起、狼烟常在,边防人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用赤胆忠诚书写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