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山河已无恙 英雄请归家

——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和安葬仪式侧记


■本报记者 康子湛 赵 雷

魂兮归来,英雄不死。

69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了保和平、卫祖国,19万余名志愿军烈士将热血洒在金莱花盛开的土地上。

而今六十载,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归家。

国旗为盖,军机为驾,礼兵为伴。伟大的祖国给予先烈们最高的礼遇,又一批10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了。至此,共有599位烈士英灵得以落叶归根,含笑九泉。

英雄,祖国接你回家

熄灯号吹过了许久,但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上等兵汤岩松迟迟未能入睡:白天执行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任务的场景反复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4月3日11时36分,我空军一架专机平稳降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机上载有10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145件遗物。

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战斗机全程护航,降落之际,战机低空通场拉烟,用空军特有的方式向志愿军烈士致敬。在阔别祖国近70年后,这10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终于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60多年,可以抚平战争的伤痕,但不能抹去我们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尽管停机坪上寒风瑟瑟,但礼兵方队精神抖擞、庄严肃立。短暂的忙碌过后,礼兵仪仗队迈着整齐庄重的步伐,来到了棺椁摆放区。10名持枪礼兵分列红毯前后两侧,依次向烈士英灵敬持枪礼。

“英雄回家了!”志愿军烈士们的遗骸,静躺在红木棺椁中,被缓缓地交接到礼兵的怀抱,仿佛在交接着沉甸甸的历史。怀抱着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缓步走在最前面,汤岩松觉得自己距离英雄如此之近,他心里清楚,作为迎接排头兵,一定要稳住步伐,不能打扰烈士的英灵。

仪式由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秦喆主持,仪式现场气氛庄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严整、庄严肃立。

“向烈士三鞠躬!”棺椁摆放区对面,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辽宁省以及北部战区陆军某部等迎接人员神情凝重,用最诚挚的鞠躬向烈士英灵表达告慰之情。

短暂的迎接仪式过后,两辆金色的大巴车驶至棺椁摆放区后侧,礼兵们统一转体,依次将烈士遗骸棺椁送上客车,志愿军烈士遗骸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连续六年担负鸣枪方队教练班长的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四级军士长沈胜敏告诉记者,每次执行任务都会觉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沈胜敏所在的部队已经连续六年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护送归国安葬任务。“每一次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国,对官兵都是一次触动、一次教育,英烈们的光辉事迹他们将永远铭记。”该旅政委陈永峰说,今天,我们迎接先烈忠骨归国,同时接回来的还有他们曾经的梦想与期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是我们的承诺与誓言。

安葬,英灵长眠故土

4月4日清晨,天空阴雾沉沉,在沈阳休假的驻丹东某部战士李玲玲手捧鲜花,早早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门口静静等候。她说,当年该部战士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不少英烈埋骨他乡,今天她特意赶来迎接烈士们回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像李玲玲一样,不少闻讯赶来的群众自发在路旁翘首迎接。

苍松肃立,翠柏静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哀思与肃穆蔓延。

步入陵园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陵园内安葬有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战斗英雄,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在这里重聚。

陵园深处的下沉式纪念广场中央,寓意英雄如山、祈愿和平的主题雕塑静静矗立;广场周围,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下,放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参加仪式的人们肃穆站立,缅怀英烈。

10时,军乐队奏响《思念曲》,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下沉式纪念广场正式开始。乐声婉转低回,诉说着人们对英雄的无尽思念。礼兵托举着覆盖国旗的烈士遗骸棺椁缓缓步入现场,人们垂首默立,现场庄严肃穆。随着雄伟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广场,军地各界代表齐声高唱国歌,向烈士英灵致以崇高敬意。

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钱锋致悼念词表示: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工作,始终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最深厚的民族情感。今天,我们在此举行安葬仪式,迎接烈士的忠魂回归祖国怀抱。他们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全场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向志愿军烈士致敬。

随着主持人一声“起灵!”《思念曲》再度奏响,礼兵抬起烈士棺椁,绕场半周,缓步走向安葬地宫。参加仪式的各界代表排起长队,向烈士们献花致敬,并绕广场一周瞻仰烈士英名墙。

退役军人事务部、外交部、财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辽宁省政府、沈阳市政府以及北部战区、辽宁省军区、志愿军烈士家属、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学生、部队官兵代表等2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

“战友们回家了!”看到阔别60多年的老战友终于魂归故里,88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激动不已。去年这一刻,他也是穿上熨烫整齐的老军装,把一枚枚军功章佩戴到胸前,以最庄严的方式缅怀战友们。“今天国家强大了,人民也过上了幸福生活,你们就放心吧!”粗糙的手抚摸着烈士英名墙,热泪蓄满老人的眼窝。

缓步走出广场,回望金色阳光照耀下的主题雕塑,墙上喜马拉雅山顶的信鸽仿佛欲振翅高飞,为回家的英灵引路,为永世的和平祈福!

寻找英雄,让英烈精神薪火相传

“大爷爷,我们和爷爷来看您了……”抚摸着烈士英名墙周少武烈士的名字,侄孙周波和侄孙女周金霞捧着爷爷的遗像,捂着胸口,跪地痛哭。

眼前斑驳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是唯一一件可以证明周少武烈士身份的物件,虽然已经泛黄破损,但清晰地记录着:周少武同志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参加革命工作,在二三五团二营四连任战士,不幸于一九五一年六月在(第)五次战役光荣牺牲。

周波介绍说:“爷爷周观富一辈子牵挂他的哥哥,这次来沈阳终于可以了却爷爷的遗愿了。”

4月4日,周波姐弟来到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现场,他们手捧大爷爷周少武烈士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在英名墙边缓缓走过,用另一种形式让这些老战友重聚。

从2014年到2018年的5年时间里,已有5批共58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怀抱,并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在前5批58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上千件遗物中,有数十枚印章,其中24枚印章上的文字图案清晰可辨,顺着这24个名字所提供的线索,今年清明节前夕,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人民日报新媒体等联合发起了“寻找英雄”活动。

陪同烈士后人参加祭奠活动的第71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薛锋告诉记者,3月29日晚,一则《当年,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请为他们做一件事》的微信“朋友圈”在官兵中热转,大家惊喜地发现,文章中出现的周少武烈士正是自己单位的英雄前辈。该旅连夜成立“寻亲小组”,几经周转,终于找到了距离部队千里之外周少武烈士后人。

这个差点遗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名字,最终被重新擦亮,周少武也是公开征集亲属线索的24名烈士中第一个联系上其亲属的烈士。

这次,周波姐弟俩在祭拜后将把一抔陵园的土带回河南老家,撒到村子里的那条小溪。“把陵园的土带回老家,就像带他回家一样的感觉。”周波说。

像周少武烈士一样,侄子侯辅吉也通过这次“寻找英雄”活动找到了叔叔的信息。

侯永信烈士的遗骸是2014年第一批归国的。根据档案资料记载,侯永信,疑似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柳河子镇上柳村人,生前部队不详。侯永信的侄子侯辅吉看到“寻找英雄”活动信息后,赶忙回到家找到破旧泛黄的家谱,发现信息跟自己苦苦寻找的五叔十分吻合。

当年,得知侯永信烈士牺牲的消息后,侯家在村里给他立了衣冠冢。“五叔是从村里参军走的,虽然没见过他,但从小就跟父亲一起祭拜。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他了,也就心安了。”今年已近70岁的侯辅吉说,“五叔没有子女,我们商量着还是让他跟其他烈士一起安眠在烈士陵园,让更多人纪念他们,也让我们的儿孙多去那里看看,感受志愿军烈士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

一路寻访一路泪。自“寻找英雄”活动开展以来,人们纷纷接力转发,帮抗美援朝英烈寻找亲人,助力英雄回家。一次次寻找,一群人联动,就像一个漩涡层层荡开涟漪,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寻访团的“编外成员”。短短几日,已有多位烈士亲属被找到。跨越半个世纪的追寻,不断传来的消息,让人泪目,也令人欣慰。

截至发稿,至少有7位烈士亲人已经找到。“人们帮助英烈寻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精神层面的自我洗礼。”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秦喆表示,追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前行;对于英烈最好的缅怀,就是接续奋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稳步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扎实开展悬挂光荣牌、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全省拥军优待抚恤工作水平。”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

图一:4月3日,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马 强摄

图二:礼兵准备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送上大巴车。杨 青摄

图三:周少武烈士的侄孙周波和侄孙女周金霞,在烈士英名墙上寻找大爷爷的名字。马 强摄

图四:4月4日,在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上,人们向志愿军烈士遗骸鞠躬。马 强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