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红色热土续写浓浓拥军情


■本报特约记者 祝光强 通讯员 张峙翔

地处武陵山区的贵州省石阡县是一片红色热土,红军曾两进两出,用革命烈火煅烧出璀璨的红色文化,留下了厚重的拥军传统。

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皮贵怀上任伊始,就下决心踏着先辈的足迹,真心爱军、真情拥军。他始终认为,拥军应该是感情的投入、政策的扶持、心灵的沟通。于是,他和相关部门人员定期到人武部办公,办公室对军人全天候开放,官兵有困难可以随时找他们。

县人武部营区位于老城区,办公、生活设施陈旧,训练场地狭小,县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办公,研究解决措施。2017年10月,县委“议军会”作出人武部整体迁建决定后,县领导立即组织相关部门选址征地,并将迁建工作列入石阡县2018年“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同时要求县财政专门划拨经费解决现有营区修缮维护的问题。

服务好官兵,安置好退役人员,不让一个穿过军装的人背着“包袱”过日子。在相关部门的主抓下,三年来,全县定向公开招考6名驻军部队随军家属、18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到事业单位。县领导还提议将义务兵优抚金每年按一定幅度提高,并督促相关部门给退役返乡的士兵创造经商条件,无偿提供场地、联系创业项目、三年免息贷款等。2018年春节期间,得知家住青阳乡大坝村的现役军人杨德勇在部队荣立二等功的消息后,县领导把喜报和慰问金送到他家中。三年来,他们先后到30多名现役军人、军烈属家中走访慰问,解决实际困难30多件。

“炉火再旺,锤子不硬也打不出好钉,兴武强军要靠制度管长远。”这是石阡县抓武装工作的经验。他们先后组织制订了《石阡县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工作的实施意见》《石阡县民兵应急队伍骨干分队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对影响和制约武装工作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规范协调。

有了制度的保障,武装工作运行更加顺畅,石阡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了创新发展,民兵应急分队建设走在了军分区前列,多次出色完成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等急难险重任务。石阡县被贵州省军区表彰为“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国防动员先进单位”、连续四届被评为“贵州省双拥模范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