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重庆军地多部门联合举办让烈士回家活动暨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报告会,走进红岩英烈的母校、家乡,传承红色基因,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绽放光辉——

一场穿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杨青江 刘雪莲 本报记者 左庆莹

从嘉陵江边到黄浦江畔,这曲英雄史诗,依然激荡,深沉回响。

4月2日,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暨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报告会在上海复旦大学拉开帷幕。“上海活动只是第一站,今年内,让烈士回家活动将继续走进四川、江苏、陕西等地,将310位红岩烈士的事迹、史料送回他们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让他们的精神在年轻一代中发扬光大。”负责承办此次活动的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介绍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近日,记者走近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聆听者,感受活动的内涵魅力,探寻如何有效引导新时代青年人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做好追梦者和圆梦人的方法路径。

有温度的历史讲出来

3段感人至深的故事、153件烈士相关文物史料、60分钟的宣讲、2小时的话剧……穿越70多年的时光,13位上海籍的红岩英烈“回到”了他们曾经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他们的名字在这块土地上再次流传开来。

无论是作为中学生必读名著《红岩》,还是经典的影视剧人物“江姐”“小萝卜头”,红岩英烈都是大众所熟知的,如何让观众触摸先辈们真实的“血肉与灵魂”,激起新时代青年人的情感共鸣?讲了19年王朴烈士故事的红岩联线金牌讲解员刘帅说,这一次“送王朴回母校”的活动,让他打开了新的视角。

“在抗战胜利初期,社会上的有志青年都如在座各位一样,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何在?二是自己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王朴烈士也不例外。”来沪之前,刘帅便为此次讲解定下了方向,讲述一个有血有肉的、有理想追求的大学生的故事:“王朴出生在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家庭,5岁就入读私塾,而后考进复旦大学新闻系,在当时也是一名‘高富帅’,他的家庭给了他选择出国留学的机会,但他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他通过《新华日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而后又查找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1946年王朴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虽然英雄们不惧怕死亡,但也从没有放弃生的希望,用现在的话来讲,他们也渴望并争取着逆袭成功!”活动结束后,2018级历史学系的沈欣怡在留言簿上这样留言。她告诉记者,先烈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她备受鼓舞,尤其是了解了胡其芬烈士撰写的《最后的报告》更让她深感钦佩,“报告所做时间在第一批、第二批烈士遇难之后,当时江姐等人已经牺牲,胡其芬沉痛而清晰地记录了国民党的罪行,并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营救意见。她真是令我敬佩,简直就是我的偶像!”

此次红岩联线还带来了费巩烈士与妻女合照、何柏梁烈士狱中收条、王朴烈士手迹等实物和图片资料,组成红岩英烈事迹展,摆放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中,让师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和理解红岩精神。

可触摸的历史送上门

“时代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理解有人担忧英烈先辈与今日青年是否存在代沟的问题,而我们就是要‘修补’这道代沟,让当代青年跨越时空差距去感受英烈精神。”本次活动组织方红岩联线社会教育工作部社教科工作人员付金梅告诉记者,她曾担任过5年的大学辅导员,这份经历对于理解当代青年兴趣爱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为了让历史生动起来,活动的演、讲、展等多种形式穿插进行。话剧《红岩魂》、川剧《江姐》作为“演”的部分,吸引了大批观众。“小说《红岩》家喻户晓,改编的电影、歌剧、电视等有很多版本,如何避免脸谱化的呈现,让青年学子易于接受,我们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全新演绎。”重庆市话剧院院长张剑介绍道,他们在《红岩魂》音乐创作中注入了流行元素,舞台上还采用了透明、超薄的LED冰屏。演到小萝卜头牺牲的一幕时,冰屏上五彩斑斓的蝴蝶展翅飞翔、如梦似幻,深深打动了年轻人的心。

4月下旬,记者在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下一步他们将陆续赴包括江竹筠故居、许晓轩故居、黄显声故居、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王朴烈士纪念馆、小萝卜头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地开展活动,以及走进红岩烈士曾经就读过的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通过系列宣讲活动、通过与高校共同成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共建基地,让更多年轻人重温红岩烈士的学习成长经历。

“我们拒绝说教,而是尽力再现历史,让一位位可亲可敬可学的青年榜样,走进年轻人中间,走进他们的头脑里。”重庆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重庆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主任王治表示,近年来,红岩联线作为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每年不但有上千万游客慕名而来,而且全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把英烈精神送进学校、送进企业、送进军营、送进社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历史承载的信仰在传承

“学医后,很多人问我是否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我也的确曾感到过迷茫。”报告会后,2014级本科生吴松阳在会场里坐了良久才离开。他不同寻常的举动吸引了记者的关注,聊起对于这次活动的感受,他毫不犹豫地给出五星好评,同时道出了他的感受:“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到王朴学长的故事,他牺牲时比现在的我大不了多少,我不禁想象:如果他活在当下,是否也会像我们一样度过大学时光;或者我若出生在战争年代,是否有勇气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有他的指引,让我看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我不孤单!”说完这句话,吴松阳背起双肩包,礼貌地与记者告别,他那略显稚嫩的脸上扬起了灿烂的微笑。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复旦大学宣传部部长周鹏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从开展至今,约有190支团队、4000余人次参观了展览,更有超万人次的网络浏览量,复旦大学和上海籍红岩英烈事迹展已经被同学们称为复旦校园最红展览。

“红岩精神的魅力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褪去的,就如同青年人的理想信仰永远熠熠生辉。”正在新闻学院念博士二年级的范佳秋,同时担任着硕士研究生的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红岩英烈事迹展在校园开展后,他几乎每天都来,观摩、拍照、查找相关资料,他告诉记者,经常能听到一些学弟学妹们讲“怀疑人生”,常常讨论 “面包还是玫瑰”。这次活动,他不光是自己受教育,还会把所见所闻与更多人分享,引导同学们坚守自己的初心,不懈努力,担起家国天下的责任。

自觉传承、积极传播,才能让红岩精神散发的正能量感染更多人。站在事迹展的场地里,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石璞主动找上此次来校做宣讲的红岩联线工作人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我是复旦大学博讲团的成员,今年我们准备组建校史和国史宣讲团,今天我来听宣讲,收获很大,特来拜师请教经验。”石璞恳切地说。和他一样,历史系2018级学生张姿是班上的团支书,她平时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组织同学们定期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我之前对重庆最大的印象是抖音上的‘网红’城市,但是今天,给了不一样的灵感。我都想好了下次团员大会讨论的内容:拨开网红的薄雾,探寻重庆的红岩底色!”这名00后的宣言,不禁让记者想起了小说《红岩》的结尾: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共和国不会忘记,中国人必须铭记,红岩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而他们用鲜血染成的旗帜,必定会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守护和传承下去。

上图:复旦大学师生前来参观红岩烈士事迹展。

重庆红岩联线提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