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挖掘红色资源,筑牢精神长城


自述人:关小明

2017年6月从原沈阳军区某合成旅副政委岗位平职交流到内蒙古宁城县人武部任政委

回首近两年的时光,我把很多足迹留在了调研的路上。上任伊始,军分区和县领导都对我说,宁城是有着厚重历史的革命老区,作为后来人,一定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他们的叮嘱,让我深感重任在肩。我经过慎重思考,决定把深化老区国防教育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但这个新战场该如何开辟,教员在哪里,教材在哪里,教室又在哪里?教育对象如何召集,教育效果怎样评估?面对一系列问题,我的解决之道是先开展调查研究。

宁城是全国最早确定的革命老区之一。为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在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指导下,我和人武部工作人员走遍全县77个老区村与符合老区村条件的228个行政村和18个社区,走访216位老革命军人,之后对老区村史、老革命军人风采和宁城地区7场重大战斗进行系统整理。

在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三区队队长高桥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我记录高桥烈士以陡峭的悬崖为指挥所,为祖国和人民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悲壮;在牺牲于抗日前线的新闻工作者陈子实烈士殉国处,我仿佛看到他穿越敌人炮火,在抗战一线发出报道的身影;在承平宁第一支抗日游击队的诞生地范杖子村,我知道了范杖子村的人民群众勇敢无畏,一边与日伪军交战,一边为八路军筹粮筹物、搜集情报的英勇事迹,进而引发我对新时代民兵价值的思考。

调研整理过程中,我的内心不时升腾起血性豪情,也意识到这些宝贵的红色史实中蕴含着最真实、最丰富的国防教育养分,我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些宝贵资源传承好!在我的协调下,县电视台开辟红色宁城故事专栏,每周讲述一个红色故事;县图书馆设置国防教育书角,免费向公众开放;宁城微信公众号开展“红色网上游”活动,划分经典战例、宁城英雄、时代精兵和国际战争风云4大版块,根据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3个年龄段,采取中老年人听故事、青年人闯关升级、少年儿童看动漫的方式,形成覆盖所有人群、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国防教育的格局。

我与县国教办的同志一起,为今年度的国防教育定了一个主题——“宁城红、国防绿”,我们想要把革命老区的“红”与国防的“绿”紧紧连在一起,让红色基因在老区人民身上得到传承,并在每个人心中筑牢建设国防的钢铁长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