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微历史


俞大猷与少林棍法

在明朝的抗倭战争中,少林寺僧兵虽然人数不多,却是抗倭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与倭寇的正规作战,明朝政府不仅为僧兵提供了相应武器装备,还对他们进行编组,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少林僧兵著名的少林棍法也得到过俞大猷这样明军一线抗倭将领的指导,更适应实战需要。

俞大猷武艺高强,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农历七月奉命前往江西途中,他顺道造访了少林寺。在观看武僧的棍法表演后,俞大猷对少林寺主持小山表示,少林棍法“传久而讹”,失去古人真诀。

为促进少林棍法发展,俞大猷与小山商定从寺中挑选两位名叫普从、宗擎的僧人随他到前线,抽空加以传授指导。

普从、宗擎两人跟随俞大猷学习数载后,将棍法传入少林寺。俞大猷所传棍法后来形成了少林寺“五虎拦”棍法。该棍法招式简洁,适合在军阵中使用,构成了少林棍法中俞大猷、普从、宗擎一系。

烜赫一时的气步枪

气步枪现在多用于体育比赛和休闲娱乐,但在人类武器发展史上,气步枪也有一段力压火药武器的时光,成为当时列强军队的主力武器。

18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军队曾大规模装备名为“风之枪”的气步枪。该枪由意大利制枪工匠巴托洛梅乌斯·基然都尼于1779年研制,所以也被称为“基然都尼气步枪”。

当时英军中的澳大利亚神枪手曾使用基然都尼气步枪与法军火枪兵对抗,性能明显优于当时的前装滑膛枪。

第一,气步枪在雨天等潮湿环境下仍能正常使用。第二,气步枪射击时不产生烟雾,隐蔽性好。第三,气步枪射速快,半分钟内就可发射20发铅弹,这是采用易受潮火药、装填程序复杂、发射特征明显的前装滑膛枪所不能比的。

然而,气步枪的缺点也很明显:气瓶制造工艺复杂,难以大规模生产,易损坏,且需要安排大批士兵专门为气瓶充气并运送到前线。由于这些固有缺陷,在装备35年后,气步枪从奥地利军队中消失。

(李泳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