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有了新装备,不忘基本功

——广西桂林军供站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侧记


■沈 文 任彦樵 本报特约记者 黄 翊

不仅配有高度智能化的烹饪设施,而且手工炊事技能在广西全区军供站比武中名列第一。在前不久的“智慧厨房”建设观摩活动中,桂林军供站以设施、技能两方面都过硬的突出表现给观摩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无论是引进新装备,还是夯实基本功,都是为了提高实际保障能力。”桂林军供站站长雷志勇介绍起他们引进“智慧厨房”设施的过程。近年来,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远程投送、持续投送、大规模投送成为常态,给军供部门提出了很高要求。在一次遂行应急保障任务中,该军供站连续接待过往部队,由于采用的是人工操作为主的保障模式,掌勺厨师忙得连轴转,炒菜时竟打起了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能催生战斗力、保障力。为提高保障效益,军供站党支部一班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新型烹饪设施领域。经过市场咨询、专家论证、集体研究,2016年桂林军供站引进一套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烹饪设施,并将其命名为“智慧厨房”,使军供硬件设施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

记者在桂林军供站了解到,“智慧厨房”涵盖了从蔬菜清洗到盒饭装车的各个环节。以往,按照4荤2素1汤1主食的食谱,保障600人盒饭供应需要31人连续奋战4小时,人均每小时完成不到40道菜;如今,按照相同的食谱,保障1000人盒饭供应,仅需18人操作2.5小时就可轻松完成任务,人均每小时完成近180道菜,较以往保障效率提高4倍多。并且“智慧厨房”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持续保障能力也大大提高。

“智慧厨房”的引进,大大减少了军供保障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使用“智慧厨房”机器人炒菜,只需按照机器人语音提示操作,无论是高级厨师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炒出来的菜肴色、香、味都一样。“既然谁都一样,何必辛辛苦苦练技术?”一些人因此产生了当“甩手掌柜”的想法。

“工作人员虽然不穿军装,军供站却担负战时保障任务,如果把保障任务完全寄托在一套挪不了窝的设施上,那是不托底的。”军供站党支部一班人引导大家放在战时背景下考虑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全站上下形成共识:既要能驾驭新装备,又不能丢掉基本功。

在日常保障过程中,该军供站有意识地安排人员进行手工操作,既能与“智慧厨房”烹饪流程形成互补,又使大家始终不忘自己的“看家本领”。在此基础上,站领导鼓励大家参加专业技术等级晋升。目前该站4名厨师中,有2名高级厨师、2名技师厨师,高级工人数已占职工总数的80%。此外,该站通过统一服装、标识,创作站徽、站旗、站歌等方式,不断强化大家的职责意识、国防观念和敬业精神。

“人与装备的结合程度越高,战斗力和保障力就越强。”桂林联勤保障中心运输投送处处长黄晓军讲起今年初发生的一件事。

那一次,桂林军供站派出2辆送餐车刚刚离站执行定点保障任务,值班员突然接到某部来电:请求2小时15分钟后为正在桂林火车站装载物资的该部官兵供应220份盒饭。按照常规保障方案,军供站向车站附近军列送餐最快速度为3小时,而且眼下在站人员力量不足。受理还是不受理?不受理,指战员就会饿肚子;受理,就会冒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风险,怎么办?

艺高人胆大。桂林军供站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边让“智慧厨房”全速运转,一边组织在站人员全员上阵。在要求时限内,220份盒饭一一送到该部官兵手中,且4荤2素1汤1主食1绿豆稀饭的标准超出了该部预期。

“如果大家手生,是不敢接受这项紧急任务的。” 雷志勇告诉记者,现在全站人员都懂得这个道理:有了再好的新装备,也不能丢掉手工操作这项基本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