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换个战场再立功


■郝东红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仅凭一锤一钎,便想凿壁穿石、打通巍巍青山,开辟通往山外的出路?

在凿山开路的老兵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愚公移山的倔强,还看到了红军“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血脉传承。老兵朱发生、朱环一、刘明生们虽然脱下军装回到地方,但只是换了一个战场,在新的疆场他们不改兵的本色,披荆斩棘、续写荣光,铸就了当代“愚公移山”式的佳话。

对军人来说,那身戎装早晚有脱下的一天,但军人赤诚忠勇、英勇顽强的本色不能丢,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像朱发生们那样,在新的战场开疆拓土、再立新功!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激励人一阵子的干劲,可能仅需要一时豪情,而激励人一辈子的干劲和排除万难的韧劲则需要信念与责任的支撑。面对挣不到钱的凿山开路大业,朱发生只因为“是党员,又当过兵”“有打隧洞的经验”便毅然挑起了那份重担,决心用一辈子、用“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坚韧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朱发生的这种精神,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生动实践,更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接续践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的价值观念日渐多元,人们面临的诱惑、考验比朱发生所处的时代更多,但能支撑我们成就一番事业、在人民心中树起一座丰碑的,往往是共产党人的初心、革命军人的精气神。只要我们在人生抉择面前,不为名利遮望眼,在担当需要面前,不因私利而却步,永远铭记“我是党员”“我是老兵”,便能不失本色、不舍豪情,挺起不屈的脊梁、创造新的辉煌。

困难在前,朱发生没有退缩,硬是凭着“苦干一辈子,让后代享福”的信念,在吃野菜、住山洞、搭茅棚、睡席棚的坚守中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国家的优抚安置政策越来越好,但老兵回归社会后仍然难免在家庭生活和就业创业中遭遇挫折,但军营的摸爬滚打磨砺了我们的意志,为我们积蓄了搏击人生的巨大能量,只要弘扬“不服输、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便能蹚过一个个“腊子口”“娄山关”,走好建功社会的新时代长征路。

老兵永远是战士。在艰难困苦面前不但要有“一个人站成一支队伍”的气魄和素养,更要有“一个人激励一群人”的引领感召力。朱发生是开拓者,他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感召了其他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为党和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党员干部既要有“关键时刻站得起来”的觉悟,更要有“把群众带得起来”的本事,以榜样的力量、无声的引领、有形的感召,汇聚助力复兴的强大能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