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三副对联看变化


讲述人:苏立宁

河北省宁晋县人,1995年入伍,某部“钢铁七连”士官,2008年12月退役,三副对联的创作者之一。

整理人:本报记者 赵雷 通讯员 安东海、张国奇

10多年的军旅生活,如清清流水一去不复返。许多军旅往事至今难以忘记,特别是记录老连队历史变革印记的三副对联,如刀雕斧凿般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记得1996年冬天,天嘎嘎冷,我所在部队万人千车奔赴科尔沁草原,开展高技术条件下对抗演练。连队官兵带着自己研究的隐蔽招法投入战斗。“蓝军”航空兵空中拍照,地面用红外、热成像器材侦测。连队用20多种制式和简易伪装材料,对掩蔽部、掩体、交通壕进行多层次伪装,硬是骗过了具有先进侦察手段的“蓝军”。

这一战果,令连队官兵士气大增。时任连队文书的我和几名战友一同创作了一副对联,并自豪地贴在坑道口。上联:照相录像热成像皆不成像;下联:土法洋法科学法都是办法。横批:以低制高。

一位上级机关的领导认为,这副对联凝聚了基层官兵研战谋战迸发出的智慧火花。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束火花,点燃了群众性科技大练兵的燎原之势。1998年金秋,原总参谋部举办“辽阳集训”,从此“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口号响彻全军,孕育出我军军事训练史上的又一次深刻革命。连同各项成果一并珍藏进连史馆的,还有这副对联。

2007年年初,在连队荣誉室,我和战友们又创作出一副对联——上联: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争当行家里手;下联:模拟练对抗练一体化练按纲科学施训。横批:精武强能。

这副对联背后也有故事。2006年9月,为适应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的需要,我军启动编修新一代训练和考核大纲。连队官兵以此为契机,开始新一轮“脱毛换羽”——

在驻训点,连队住在条件最艰苦的帐篷,在山林、洼地苦练战术。当时,我们每周开展3次夜训,按图行进、夜间射击、体能训练等课目穿插进行。每次实弹射击前,官兵首先进行1公里奔袭,让心率呼吸达到战场状态,提升训练难度。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又创作了一副对联。

2008年底,我恋恋不舍地脱下军装,虽然人离开了连队,但我的心一直没有离开。2017年6月9日,是所有老连队官兵刻骨铭心的一天:“钢铁七连”番号撤销。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也不好受。但是在与连队官兵的交流中,大家纷纷表示,“钢铁七连”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连队担负上级赋予的某战斗课目示范任务,并给连队加强了炮兵、侦察兵等10多个兵种力量,统一由连长指挥行动。

后来我听说,这次演练中,连队赢得了上级首长的高度评价。于是,我连夜又创作一副对联,然后发给连队的战友,经过战友们的修改,第三副对联应运而生。上联:装备变编制变番号变本色不变,下联: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改革强连,横批:合成精兵。

我想,这三副对联横跨20多年,不仅凝聚着一支普通连队的变化,也记录着官兵走精兵之路的铿锵步伐,不正是人民军队阔步走向强军征程的缩影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