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防汛任务,按照三级响应预案要求,计划动员集结31支民兵应急分队……”7月中旬,山东省德州军分区指挥大厅内,一场在省军区指导下开展的军地联合抢险救灾规范化集训正在紧张进行。通过大屏幕记者看到,德州市齐河县人武部部长王亚明正在向该县军地联合指挥部介绍民兵力量运用情况。
在新的应急管理体系下,民兵调整改革深化之际,军地如何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合机制,提高抢险救灾效率?此次集训,山东省军地从黄河防汛准备入手,从定案、指挥、保障等方面深化协同,探索完善军地联合抢险救灾机制。
破解预案“你搞你的,我搞我的”——
军地会诊共开良方
“6月底,省军区对5个沿黄河地市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实兵拉动点验,暴露出军地预案衔接不紧、组织指挥联而不合、联合训演落实不够等问题。”据山东省军区领导介绍,此次集训以黄河防汛定案为起点,牵引抢险救灾准备工作走深走实。
记者了解到,军地双方过去在制定预案上存在的问题不少,有的对不同任务背景下的动员规模、指挥协同和综合保障等问题研究不深;有的结合实际不紧,兵力运用不够合理,重任务轻保障等等。
预案编不实、军地衔接不紧密,遇到灾害必然打乱仗。对此,军分区以德州市防汛4级应急响应预案为基础,吸纳市应急管理、水利、黄河河务等专家人员,结合民兵力量、保障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军分区防汛抢险4级应急预案体系。通过预案的修订,不仅与德州市黄河防洪预案实现较好的对接,而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军分区所担负的任务。
翻开预案,记者对其中翔实的数据和大量的精确图表印象深刻,参加制定预案的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参谋马玉涛介绍,“预案中每一段黄河大堤的工程结构和流量数据由黄河河务专家提供,军分区则根据数据制定配套预案,每一段工程附近的抢险物资储备地点、数量、负责人、联系电话,调查核实后嵌入预案。”
军地联合修订预案,较好地实现了平时与急时、需求与任务、决策与行动的有效对接,参加集训的山东省其他地市军地领导对预案都很认可。“这个预案是一个学习的范本,回去后将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共同修订我们的预案。”聊城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吕佰明说。
矫正指挥“两条链路,联而不合”——
构建联指统一指挥
在德州,由于黄河流经齐河县境内,这次防汛演练场就设在齐河县,以黄河出现三级汛情为想定,举行防汛指挥演练。
演练设立以齐河县防汛指挥部为主的联指,县人武部本级和现地指挥组嵌入指挥编队。记者看到,联指人员来自应急管理、河务、气象、水利、交通运输、公安等多个部门,王亚明担任副指挥长。当联指安排内河汛期巡查工作时,王亚明立即提出:“今年我县编建了一支20人的民兵无人机专业侦察分队,可配合开展巡查。”
随着民兵专业力量、新质力量比重加大,这些力量如何融入抢险救灾体系,成为新课题。军地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就难以形成合力。“军队和政府机构调整改革后,联合指挥基本架构搭建起来了,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形联而神散’的问题,军地联合指挥还没有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参谋孙鹏告诉记者。
组织指挥如何做到“形联神更联”?经过研究探索,省军区指导德州市探索构建起以同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为主导,军事机关应急指挥力量为辅助,相关职能部门为支撑的联合指挥架构。在指挥方式上,采取军分区派人融入地方指挥机构,并以授权指挥军方力量的方式参与军地联合指挥,减少指挥环节,提高指挥效率。
参与指挥演练的德州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军分区参与军地联合指挥机构,可以更好地作出决策,方便兵力协同、调配,真正使军地力量拧成一股绳。”
通过这次联合演练,军地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抓抢险救灾,职能在我们,但多种力量的协调整合是一个问题,组织指挥也比较困难。这次规范化集训,省军区想地方所想、急地方所急,我们受益很大。”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杨晓波告诉记者。
消除保障“交叉重叠,职责不清”——
明确主体联合保障
这次演练的现地指挥组就设在焦庙镇黄河大堤边上,防守堤段14.4公里。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防汛分队,都对应安排了饮食保障。指挥组帐篷内悬挂着各类图表,包括险情处置技术保障图、指挥协同关系图和通信联络表等,外面停放着应急电源车、应急指挥通信车和推土机等,随时待命。
除了焦庙镇,其他沿黄乡镇也将保障任务各自“领”了回去,保障职责越来越明晰。
防汛抢险过程中的保障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比如河务局有大型防汛设备和木桩、麻袋、铁丝等器材,消防大队有皮划艇、救生衣、抛投器等救援设备,民兵应急分队也有相应的物资器材,执行保障任务时容易出现交叉重叠现象。
过去,由于保障职责不明晰、装备物资预征预储法规不够健全等,阻碍了军地防汛抢险任务的顺利完成。此次集训,德州市探索提出“民兵应急分队储备应急行动第一需要的物资器材、消耗类物资器材主体由中心仓库储备、生活保障由各任务点牵头单位统一负责”的保障办法,探索军地共建、共储、共用的联合保障路子。
在制定的4级应急响应预案中,每个等级的行动预案都对应8个配套保障方案,分别为装备物资、气象水文、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生活、卫生防疫、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根据响应级别,测算各类保障的总需求数量和标准;按照抢险救灾的专业任务区分,明确军地双方各自的保障类别、数量和主体;形成自我保障、定点保障、伴随保障、社会化保障4种保障方法。
“保障不是小事。这次省里总结推广的分段、分级、分类保障模式,看着能学,拿来能用,我们的观摩收获很大。”滨州市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张文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