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营造基层文艺“场效应”


■王青云

“八一”前后,军民共建活动热烈开展。不少单位和个人深入部队驻地、革命老兵和优抚对象家中,广泛开展走访慰问,组织军民联欢等活动。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除了送慰问品、解决实际困难,号准官兵需求的脉搏也很重要。地方文艺演出小分队赴偏远部队演出深受官兵欢迎,正说明了这一点。

一路跟着演出队到偏远部队慰问演出,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基层单位文化建设搞得好,有的单位却连一个像样的节目都拿不出来?这不仅仅是有没有人才的问题。推动基层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营造文艺的“场效应”。

自然界中有种“共生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类群体也存在类似现象。如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一个典型事例。每年高考过后,各地都会出现一些集体考上名校的“最牛班级”“最牛寝室”等,也是类似现象的体现。

部队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封闭的群体,要求高度统一、整齐划一,“共生现象”更容易出现。比如,一个单位有几名同志喜欢打篮球,他们就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篮球活动在这个单位就可能蔚然成风。再拿文艺工作来说,如果一个单位定期组织文艺活动并鼓励人人参与,这个单位的文化氛围就会浓厚,文化建设就会落实得好。

营造基层文化工作的“场效应”,关键是要有一个好“场主”。这个“场主”,不仅是各单位的文艺骨干,更是主要领导。如果这个“场主”重视文化工作,鼓励一个人带动一片,善于营造浓厚的氛围,就能够进而影响整个单位。有道是,石头上种不出玫瑰花,沙漠上长不出棕榈树。“营造培养乔布斯的土壤,比培养一个乔布斯重要。”主要领导的关注,是一个单位的“风向标”。置于什么样的“场”中,就能获取什么样的能量。各级领导应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营造关注文化建设的氛围,形成一种意识,培养一支队伍,让官兵在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生活中,为强国强军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